七零年代小甜妻 第5节(第 3 / 5 页)
我们回去一起吃。”
    舒冉道:“谢谢。”
    “那我们先去卖鱼吧。”
    第6章
    七十年代的货物销售模式主要以供销社为主,不准私人买卖,还有专门的部门打击私人买卖,被抓住那是要被监管的,一监管就是大半个月,还不提供食物,家里有人来送就吃,没人就饿着。
    不过乡下的农民进行小体量的交易也无伤大雅,如果碰上集会,也可以自由买卖,这样的机会一年到头来并没几次,这种情况下也就衍生了黑市。
    舒冉跟刘慧玲在供销社不远处找了位置,这里人比较多。
    舒冉把背篓放在地上,还挂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鱼,活招牌自然就有了。
    现在买肉除了钱还得肉票,家家户户吃油困难,吃肉也困难,有些家庭甚至一年都见不到荤腥。舒冉这大鲈鱼一拿出来,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不少人上来问价。
    一会儿就有个大娘要了两条鲈鱼。
    生意开了个头,来买鱼的人也多了,一筐子鱼半个上午就卖完了。
    舒冉数了数,统共赚了六块三毛五,现在全国平均工资水平也就三十左右,六块三毛五算一笔不小的数额了,只是看着有点少。
    刘慧玲瞧着舒冉卖了鱼,笑眯眯道:“妹妹这么聪明,呆在小山村里可惜了。”
    舒冉当然理解刘慧玲的意思,现在经济发展停滞,多少大好青年怀揣梦想,只能下乡,下乡容易回城难,不少人就此扎根在了乡下,一个人的命运就那么轻而易举的被改写了。
    舒冉笑了笑,提着背篓道:“慧玲姐,这边有供销社,你买不买东西?”
    刘慧玲道:“我没什么可买的,我们走吧。”
    “嗯。”
    两个水灵灵的姑娘跟那春日的嫩芽似的,身形窈窕,面容姣好,吹弹可破的肌肤泛着淡淡的粉色,一个长发一个齐耳短发,长头发的还用的是乡下没有的红色波点发圈,短发的头上别着毛线的卡子,顶时髦。
    舒冉跟刘慧玲一路走过,也是一路欣赏的目光。
    ——
    “齐站哥,瞧,那是不是嫂子。”
    正在街上晃悠的齐站抬头望去,他的目光瞬间被舒冉的身影吸引,同样的地方遇到同样的人,他就是在这样云淡天晴的日子里碰到舒冉的,一见倾心却擦肩而过。
    后来,有人找来家里换亲,齐站本来不愿意,却又见到了一见倾心的姑娘,他态度三百六十度大转弯。
    提亲、结婚、那叫一个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