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女只好登基 第214节(第 2 / 5 页)
走一生,利用“赵真”掀起国战,再由“国战”摧毁一切痕迹。痕迹消灭后,作为最后的知情人,他被冠以叛国罪,卷轴尘封,“真相”便再无人知。至于帝国日益走向极端的阶级分裂——只要帝国存续,有特殊基因的威慑在,谁会在意凡人死活?
黎里出现了。
她还是实验体。
李褚便很想知道,如果她遇到了同样的场景,知道了同样的事情,她会怎么选择。她会选择成为“赵里”,还是选择成为“黎里”。她会走上同楚檀相同的路,还是会去走李褚未能走完的路。
黎里走了,楚逸敲了门。
她带来了新的茶点。
李褚看着她沉默忙碌,忽而开口说:“赵里要做的事情,你知道吗?”
楚逸微顿,而后点了点头。
李褚问她:“你同意了?”
楚逸说:“若是殿下为君,七人议会即便存在,也无没什么用途。我相信她的判断,您也曾建议我信任她的判断不是吗?”
李褚沉默片刻。
半晌他说:“你说的对,她比我们都强。”
黎里觉得自己大概是最疯狂的皇太女。
毕竟没有谁会在自己的加冕典礼上宣布要废除“七人议会制”。
台下媒体议论纷纷,显然同楚檀一样,都觉得她想做个独裁者。
可下一刻黎里却宣布她要回学校继续读书,内阁将负责所有的帝国内政,于此同时内阁将设众议院代替七人议会。众议院将由十一星域及七大军区的代表组成,共有九十一个席位。
众议院签署的文令与皇帝拥有相同的权限,即是说,她虽废除了七人议会制,却将皇权再分割了。
帝国历史漫长。
聪明人隐隐已瞧出来这道命令意在削弱宗室控制力。
不少人都在讨论皇太女是否因为出使一事,对曾妄图放弃她的议会宗室深恶痛绝,决意不惜自身利益,也要报复。
倒也有人觉得,这或许和她的出身有关,皇太女来自宁县,见多了普通人的苦难,她心怀民众,故而迎难而上,为民改革。
无论下面的人怎么想,媒体倒是统一口径地歌功颂德,人民受主流媒体影响,自也将其视作“德政”。
诸侯与宗室倒确实和楚檀所猜测的那样,在她突然宣布了这样的事情后,各个跳出来指责她违背宪法,要除之后快!
“帝国又不是只有她一个继承人!我看当初叫她回来就是错的,皇太子在时帝国是何等繁荣,看看她回来后都是些什么事
黎里出现了。
她还是实验体。
李褚便很想知道,如果她遇到了同样的场景,知道了同样的事情,她会怎么选择。她会选择成为“赵里”,还是选择成为“黎里”。她会走上同楚檀相同的路,还是会去走李褚未能走完的路。
黎里走了,楚逸敲了门。
她带来了新的茶点。
李褚看着她沉默忙碌,忽而开口说:“赵里要做的事情,你知道吗?”
楚逸微顿,而后点了点头。
李褚问她:“你同意了?”
楚逸说:“若是殿下为君,七人议会即便存在,也无没什么用途。我相信她的判断,您也曾建议我信任她的判断不是吗?”
李褚沉默片刻。
半晌他说:“你说的对,她比我们都强。”
黎里觉得自己大概是最疯狂的皇太女。
毕竟没有谁会在自己的加冕典礼上宣布要废除“七人议会制”。
台下媒体议论纷纷,显然同楚檀一样,都觉得她想做个独裁者。
可下一刻黎里却宣布她要回学校继续读书,内阁将负责所有的帝国内政,于此同时内阁将设众议院代替七人议会。众议院将由十一星域及七大军区的代表组成,共有九十一个席位。
众议院签署的文令与皇帝拥有相同的权限,即是说,她虽废除了七人议会制,却将皇权再分割了。
帝国历史漫长。
聪明人隐隐已瞧出来这道命令意在削弱宗室控制力。
不少人都在讨论皇太女是否因为出使一事,对曾妄图放弃她的议会宗室深恶痛绝,决意不惜自身利益,也要报复。
倒也有人觉得,这或许和她的出身有关,皇太女来自宁县,见多了普通人的苦难,她心怀民众,故而迎难而上,为民改革。
无论下面的人怎么想,媒体倒是统一口径地歌功颂德,人民受主流媒体影响,自也将其视作“德政”。
诸侯与宗室倒确实和楚檀所猜测的那样,在她突然宣布了这样的事情后,各个跳出来指责她违背宪法,要除之后快!
“帝国又不是只有她一个继承人!我看当初叫她回来就是错的,皇太子在时帝国是何等繁荣,看看她回来后都是些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