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第223节(第 3 / 5 页)
换成了戎族人的上褶下袴,收起了蛟龙旗,还在衣服外头都披上了一层黄绿色的外套,各种军需与运输车辆上,也都用黄绿色的布包裹覆盖。
    整个军队的颜色,与此时的草原很是接近。
    昼伏夜出,整个军队几乎没怎么惊动当地人。(当然,这也与草原地域辽阔,以及斥候兵的提前侦查有很大关系)
    这次李洵的目标,是西戎王庭。
    这既是为了扰乱敌方军心,与斩杀主帅是一个道理。
    更是为了营救人质。
    只有抓到西戎足够有分量的人质,才能换回大启的公主,换回那些沦落敌手的百姓。
    昼伏夜出,白日里睡觉时闷热不堪,还时常被蚊虫滋扰,连吃的也只有干面饼与清水,很是艰苦。
    但全军上下没有一个人抱怨。
    因为李洵这个一国之主,也与所有士兵同吃同住,他们吃苦受累,尊贵的郡王也是一样的。
    而且,在李洵长期不懈的思想教育下,爱护百姓已经深深地刻入了士兵们的脑海里。
    他们深深地记住了,自己来自于穷苦百姓,是百姓的子弟兵,也是他们的骄傲。保护百姓是他们的职责与荣耀。
    行军前誓师,李洵讲明了此行的目的,为了营救长宁的大启百姓,士兵们都满腔热血,即使条件艰苦,也依旧牢记使命。
    行军五天,他们终于到达了西戎的第一座大城之下,在敌军尚未察觉之时,就已经潜伏在了离其城门不远的地方。
    第172章
    伊尔喀城是西戎与大启边界上的第一关隘。
    与北戎王庭依山而立不同, 西戎王庭前后一马平川,主要靠伊尔喀城这座建立在高地上的关隘阻挡来自大启的敌人。
    不过,多年来西戎的扩张方向主要是内部的吞噬, 以及向西掠夺一盘散沙的色目人,与大启一直友好通商, 偶尔到大启的国土上掠夺一番,也只是小打小闹,大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从来不主动进攻。
    如此背景之下, 哪怕王庭三令五申,主将也有意加强巡逻,下面的士兵们对大启的警惕性也不是很高。
    巡查是有的, 但如今天气干燥, 地上很难留下行军的脚印车轮印。
    李洵为了减轻运输负担, 加快行军速度,这次基本上没带太多物资, 就几天的干粮, 也没有马匹,全靠人力轮流运输所有辎重,不是眼光特别毒辣的侦察兵,很难发现什么不对劲的痕迹。
    如此, 当李洵的军队突然发动进攻时,城楼上的人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