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俊农夫(三)(第 3 / 4 页)
人命,可不是一件易事。
    对许锦逸来说,他的本质是一个商人,追求的永远是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高的利益。至于报复的快感,他也会享受,但如果为了因为贪恋那一点儿快感而使报仇过程太过麻烦甚至充满变数,还不如直接将一颗子弹射到那人心脏。
    许锦逸亲亲旁边的小家伙儿,心里已经有了成算。
    第二天许锦逸起床,穿上长衫走到院中,发现两个下属正在院中打拳,刚劲有力,虎步生风。那个安王倒是不见踪影。
    两个下属见到许锦逸,连忙抱拳,敬称:“先生。”
    “不敢。”许锦逸抱拳回礼,从旁边的水缸里舀了半勺水打算洗脸,现在正值大旱,村里的几口井水位下降的厉害,平时村民们连多用点儿水都舍不得。
    洗漱完,许锦逸走进厨房打算做饭,竟发现灶台下正烧着火,旁边的筐里堆得很满,他掀开屉布一看,正是贴好的饼子。
    原来这几个大老粗会做饭,许锦逸盖好屉布,暗暗撇嘴。
    络腮胡子极快的挤了过来,端着饼子朝外走,“先生,我来盛饭,您去桌边等着就是。”
    自从昨天和那个安王聊过几点赈灾方法之后,这几人就殷勤了许多,甚至那个安王对他都极为礼遇。
    许锦逸怎么说也算是活了百年,那能不了解这几个人的心思。郑荣瀚昨天表xiàn的对赈灾无从下手,哪还能真的就无从下手?否则朝廷怎能派这种人来赈灾?
    旱灾波及的地域太为广阔,朝廷此时必定手忙脚乱,求贤若渴。但赈灾最忌纸上谈兵,赈灾大臣到了地方第一件事,就是找熟悉受灾地具体情况的当地居民了解情况,商讨具体的赈灾措施。
    郑荣瀚初到此处,正值用人之际,或许自己在他眼中,就是一个稍有才能的当地居民。
    而他的表xiàn或许也令安王颇为满意,安王才会以礼相待,甚至不惜以“先生”相称。
    在原主的记忆力,皇族郑氏对百姓真的没话说。其一,在邻国肆扰之下,皇族主站,并派军一举取胜邻国,给边境带来了几十年的安宁。其二,朝廷平时所受赋税也是历史最低,百姓们着实过了几年好日子。其三,律法对贪官污吏的惩治制度极为强悍,官员们虽算不上两袖清风,也算是数个朝代中贪的比较少的了。
    只是再好的政权之下,也避免不了天灾**。
    安王从正屋出来,一看见许锦逸便十分热切,“先生考虑的如何了?”
    “小女还不满两岁,平日里离不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