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第 1 / 3 页)
    灯笼,顺着后院的画廊一路边走边找,忽然听到左侧里发出不小的动静,便瞧见不远处的花丛里藏着一个身穿枣红衣裳的团子。
    景砚长眉微皱,走下台阶,离近了去看。
    那是个生的极为漂亮精致的孩子,才不过八.九岁大,五官里已经能隐约瞧出以后会出落成个美人,唇红齿白,一笑起来有两个圆圆的梨涡。加上皮肤雪白,被枣红色一衬,更显得如珠似玉,在黑夜里似乎都能生出莹莹的光。
    可惜了这么漂亮文静的模样,却在花丛里顽皮地扑萤火虫,扑了好半天,滚了一身的泥,纸糊的笼子里却没有一丝光亮。
    笨手笨脚,一个也没捉着。
    景砚走到他的身边,提着灯笼,乔玉抬起头,泪水盈满了眼眶,似乎立刻就要掉出来。
    他软声软气地求面前这个从未见过的人,“小哥哥,你能替我捉几只萤火虫吗?”
    那天夜里,景砚在外头玩了大半夜,捉了许多萤火虫,装满了乔玉的那个小笼子。
    终于叫乔玉破涕为笑。
    景砚明白,是自己不愿看到乔玉因为有什么求不得而哭。
    自那以后的三年,景砚在乔玉身上费了太多的心思,也不缺这最后一点。
    不过也只有这么一回了。
    他们日后最好是再也不相见,若是见了……
    景砚的心头忽的一滞,他不再想乔玉了。
    约大半刻钟,皇帝的旨意果然到了。
    传旨的御前的太监总管梁长喜,他自雨雾中走了过来,生的高而瘦,身着石青长袍,黑色长靴,袍边滚着金线,双手捧着圣旨,身后跟着两个随侍的小太监,在左右撑着黑伞,一滴雨也漏不到金色布帛上头。
    梁长喜跨过门槛,那两两小太监急急忙忙收了伞,也随着他的脚步踏了进来,黑伞滴着水,在寂静的正殿中听得分明。
    梁长喜皱着眉,偏过头呵斥,“你们是同哪个学的规矩,敢把滴着水的伞带进主子的地方?”
    左右两个小太监被骂得瑟瑟发抖,连忙又跑出去,收拾黑伞去了。他们不是不懂对主子的规矩,可是更懂这宫里踩地捧高的规矩,太子都快要不是太子了,谁还要把景砚当一回事?
    梁长喜却不会,他在元德帝身边二十余年,位子坐的很稳,生性也格外平稳沉着,轻易瞧不出喜怒,哪怕他知道这封圣旨上写着什么,都不会对景砚有任何不规矩。
    旨意不出所料,确实是废除太子的。原因也不过是那么几条,说是太子景砚天资愚钝,学识不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