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自古英雄多草莽(第 5 / 6 页)
,长平到拴马村几十公里沿途百姓见棺磕头,摆着供品、烧着土纸为他送行。据史书记载,当年春秋时期安葬长平候那队伍不过两千人。这阵势可比诸候大多了。
    赵八百以一死换得了几千人的温饱,后来,长平粮荒得到了省府的关注,这一干浮夸之风的始作俑者被撤职者足有十几人,从县委书记到各乡乡长都因为赵八百的死而落马。紧跟着救济粮也到了,拴马村、不,整个长平渡过了那段最困难的时期。
    …………………………………………
    真个是一门忠烈两父子!杨伟感叹到。
    说着此处,那说话者的刘大刚,听着的杨伟、李林都只觉鼻子发酸,两眼模糊,几行清泪无声无息地夺眶而出犹自不觉。上个世纪一个尘封几十年的故事,到此听来,依旧是让人热血沸腾。
    “哎,可惜了。英雄一世,走得有点黯然,倒不如死在战场上痛快些!”杨伟说到。
    “这故事听得人心里憋得慌!”李林摇摇头,擦了一下眼睛。
    “我当时听到这个故事里,也是这种感觉。”那刘大刚说了这半天,嗓子有点沙哑,只听他说到:“可后来一想,觉得他们也是死得其所,当年自然灾害,各地逃荒要饭死在路上的有多少人,这赵八百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带头抢粮,虽犯国法,但却救人命,我认为这样死比在战场上更有价值。战场换得了不过几条性命,这却救得下成千村民。”
    “这死法就是有点窝囊,临死了还落个抢粮罪名到现在都洗不清。”这李林说道。
    “话不能这么说。”刘大刚插嘴了,好像没见过他和人争执,这是第一次,就听他说:“那几万人送葬、几千人披麻戴孝,这死法还算窝囊啊!要我说呀,这侠之小者,以武犯禁;侠之大者,心系百姓!赵氏一门都是铁骨铮铮的英雄。”
    “自古英雄皆寂寞啊,那朝那代没有英雄,埋没在民间的英雄还少吗?”杨伟若有所思在摇摇头,难得地没有一句话带把。他说道:“当年我在特种大队,眼见着倒下了就有十几个兄弟,那个不是战功赫赫,可是死后也不过是军史上留个名字、部队里留个照片,有些因为特殊任务,连名字都只能埋进秘密档案里。哎,他娘滴,现在有几个我就光记得绰号,连名字都记不清了。”
    三人俱是军人出身,对英雄这个字眼自是熟悉得很。一番话下来都是默默无言了,英雄,这个字眼看着是如此得熟悉而又陌生!
    “说说这个正主吧。这爷俩都是都是一般般地,孙子应该也差不到哪,是不是难斗得很!”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