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冶城攻防【二合一】(第 3 / 7 页)
这座魏国旧日的都城,恐怕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攻取。
    因此,他便退而求其次,先围住大梁徐徐进攻,同时再派其他军队攻占博浪沙、祥符港以及冶城。
    眼下,博浪沙与祥符港这两座河港,皆已被他楚军攻取,只剩下一座冶城。
    不得不说,刨除掉大梁城对于魏人的特殊意义,楚水君最希望攻陷,便是大梁的陪城「冶城」,毕竟这座小城池,乃是魏国大梁冶造局的坐落之地,是魏国最高工艺技术的集中地,只要能攻克这座城池,他楚国就能得到魏国的工艺技术——魏国的工艺技术,如今可是比鲁国更高一筹。
    新阳君项培与越国的吴起一同率军攻打冶城,凭他二人的兵力,应该足够攻克那座小城了吧?也不知战况如何。
    楚水君暗暗想道。
    事实上,早在昨日的下午,楚国新阳君项培与越国的将领吴起便率领军队抵达了冶城,尝试进攻这座囊括有魏国最高工艺技术的城池。
    就跟楚水君的想法类似,新阳君项培对于这场仗,最初也是信心十足。
    因为据他所见,这座冶城除了城墙比一般的小县高上些许,也没看出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更要紧的是,这座城池内,有七成都是魏国的工匠以及家眷,驻守的兵力,只有寥寥五六千魏兵。
    虽然凭这般坚固的城池、这般数量的驻军来说,倒也称得上是一座防守力量不弱的城池,但对于他联军来说,又能有几分招架之力呢?
    要知道,他跟吴起的兵力加到一起,可是有整整十万军队呢,如此庞大的兵力,还不足以淹没冶城么?
    想到这里,他甚至没有立下营寨,就与吴起商议攻打城池。
    至于战术,仍然是楚国的老套战术,即最先投入粮募兵去消耗城内魏卒的体力。
    而当楚越两国的军队集结在城外时,在冶城的东城门楼上,大梁禁卫军的将领侯聃,正与冶城内的冶造总署署长王甫、兵铸局局丞李缙,以及其余一些官员商议着办法。
    在侯聃看来,这帮人中最没用的,应该就是那个叫做王甫的署长,简直就是一个废物,被城外数量众多的敌军吓得面如土色。
    反观是他辖下的官员,那几名叫做「陈宕」、「程琳」、「荀歆」、「吕玙」、「顾和」、「郑昭」的官员,显得格外镇定。
    甚至于在侯聃看来,这几位官员镇定地有点过头了。
    只见在侯聃的注视下,这些位冶造局的主事们,皆举着一架精致小巧的望远镜观察着城外的敌军,口中啧啧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