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0(第 1 / 3 页)
是那么重要,也就不再折腾了。
今年,乡里的变化也很大。
像徐家湾那边,合作社搞得如火如荼。家里的那几亩地跟亲戚家合作,让他们
给种着,夏秋两季给点粮食就成。
闺女说,到了明年,估计乡里就要开始搞“人民公社”了,这地怕是难保。到时
候,所有土地一并入了公,咱家能保住宅基地就成。
既然是这样,他也就不再操心了。
也很少回老家了。
*
七月初,徐志勇在县里参加了高考。
下了考场,他觉得考得还不错。
临到报志愿时,就报了京城粮食学院,粮油加工专业。
这是徐甜甜给出的主意。
她知道这个学校好,隶属于国家粮食部,学生毕业后大多去了粮食部门。
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国家一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在市场粮价未放开之
前,粮食部门都是国家的重要机构,普通人想进去怕是比登天还难。
像志勇这样,只要进了粮食部门,旱涝保收不说,至少不用为吃的发愁。
家里有人在粮食部门呆着,其他人也能跟着沾沾光。想着几年后的那一场饥
荒,心里就瘆得慌。能提前谋划一下,自然会好一些。
这时候,启宽大哥一家在城里落了户。
那片厂区,都是集体户口。
凤芝和腊梅婶子也挂上了边。
这么一来,启康和启建也跟着落了户口,只有爹还在镇子上守着。
徐甜甜和启康的感情很深。
就想帮他做点啥?
她考虑着,启康就要读高三了,想让他来省城读书。
一是这边的教学质量好一些,二是他的户口在这里。启康在县中住校,吃得不
好,离家也远。到了省城,可以住在她这边。
反正前后只有一年。
这也她唯一能帮他的。
她和抒文商量一下,抒文也很乐意。
于是,把东屋腾出来一间,找人粉刷了一下,还装上了电灯。
又去市场上买了一张单人床和一张桌子,把西间的柜子挪过来一个,还挂上了
两幅棉布窗帘,看着十分整洁。
她写信跟章家爹一说。
章存林自然满口答应。
觉得翠翠不忘本,自己发达了,还记得拉兄弟一把。虽然他舍不得启康,可孩
今年,乡里的变化也很大。
像徐家湾那边,合作社搞得如火如荼。家里的那几亩地跟亲戚家合作,让他们
给种着,夏秋两季给点粮食就成。
闺女说,到了明年,估计乡里就要开始搞“人民公社”了,这地怕是难保。到时
候,所有土地一并入了公,咱家能保住宅基地就成。
既然是这样,他也就不再操心了。
也很少回老家了。
*
七月初,徐志勇在县里参加了高考。
下了考场,他觉得考得还不错。
临到报志愿时,就报了京城粮食学院,粮油加工专业。
这是徐甜甜给出的主意。
她知道这个学校好,隶属于国家粮食部,学生毕业后大多去了粮食部门。
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国家一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在市场粮价未放开之
前,粮食部门都是国家的重要机构,普通人想进去怕是比登天还难。
像志勇这样,只要进了粮食部门,旱涝保收不说,至少不用为吃的发愁。
家里有人在粮食部门呆着,其他人也能跟着沾沾光。想着几年后的那一场饥
荒,心里就瘆得慌。能提前谋划一下,自然会好一些。
这时候,启宽大哥一家在城里落了户。
那片厂区,都是集体户口。
凤芝和腊梅婶子也挂上了边。
这么一来,启康和启建也跟着落了户口,只有爹还在镇子上守着。
徐甜甜和启康的感情很深。
就想帮他做点啥?
她考虑着,启康就要读高三了,想让他来省城读书。
一是这边的教学质量好一些,二是他的户口在这里。启康在县中住校,吃得不
好,离家也远。到了省城,可以住在她这边。
反正前后只有一年。
这也她唯一能帮他的。
她和抒文商量一下,抒文也很乐意。
于是,把东屋腾出来一间,找人粉刷了一下,还装上了电灯。
又去市场上买了一张单人床和一张桌子,把西间的柜子挪过来一个,还挂上了
两幅棉布窗帘,看着十分整洁。
她写信跟章家爹一说。
章存林自然满口答应。
觉得翠翠不忘本,自己发达了,还记得拉兄弟一把。虽然他舍不得启康,可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