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3(第 2 / 3 页)
实又充满了幻想。
他想,应该为她做点什么?
可他又能做些什么呢?
*
阳春三月,杨柳青青。
随着天气的渐暖,黄酒销售又进入了淡季。
可县城那边的“钱记”饭铺,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需求。
另外,还有几家饭铺也慕名而来。
省城那边,每隔俩月来进一次货。叶采办冲着章存林拍着胸脯说道:“章掌
柜,您就放心好了,即便到了暑期,这销量也不会下滑……”
见此情景,章存林自然是心满意足。
他按照冬娃娘的建议,接下了县里的那几笔单子,不但补上了铺子里的缺口,
还扩大了黄酒的知名度。
徐甜甜心知这是最后的机会。
到了明年,“三大改造”就要开始了。
无论是“叶记商行”还是“章记”铺子,都将发生巨大改变。她想,赶早不赶晚,
到时候“章记”就主动参加改制好了。
没准第一批报名,还能把酒坊升格为国营体制,给全家人都搞个全民工呢?
如果是这样,可是端上了铁饭碗啊。
第51章
揣着铁饭碗的梦想, 徐甜甜越发努力起来。
她一门心思地琢磨着,怎样才能提高黄酒的销量?
这天,她给爹和启宽大哥提了一个建议,想在黄酒包装上下一番功夫。
以往, 酒坊里出产的那些红封黑陶罐, 大多是三斤装或五斤装的, 或者是十斤
装的大坛子。这种包装是够实惠的, 可到了城里却不见得适合。
她想, 城里人喝起酒来, 与乡里有些不同。
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 大多是世家出生,喜欢讲究一种格调。那大坛子直接端
上去,甚是不雅。再说黄酒一旦拆封, 也存放不了多久。
不如搞一些小包装?
例如, 一斤装的小陶罐,不但便于携带, 价钱上也显得便宜些。另外, 还可以
用红绳把两只陶罐系在一起, 成双成对地出售, 售价却与三斤装的差不了多少。
这么一来,利润反而会高一些。
章存林一听, 觉得很有道理。
他和启宽商量了一下, 就去定制了一批小陶罐。
待成品出来后,就先发到省城去试一下销路。
那叶采办很快就回了信, 说一斤装的颇受欢迎,整体
他想,应该为她做点什么?
可他又能做些什么呢?
*
阳春三月,杨柳青青。
随着天气的渐暖,黄酒销售又进入了淡季。
可县城那边的“钱记”饭铺,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需求。
另外,还有几家饭铺也慕名而来。
省城那边,每隔俩月来进一次货。叶采办冲着章存林拍着胸脯说道:“章掌
柜,您就放心好了,即便到了暑期,这销量也不会下滑……”
见此情景,章存林自然是心满意足。
他按照冬娃娘的建议,接下了县里的那几笔单子,不但补上了铺子里的缺口,
还扩大了黄酒的知名度。
徐甜甜心知这是最后的机会。
到了明年,“三大改造”就要开始了。
无论是“叶记商行”还是“章记”铺子,都将发生巨大改变。她想,赶早不赶晚,
到时候“章记”就主动参加改制好了。
没准第一批报名,还能把酒坊升格为国营体制,给全家人都搞个全民工呢?
如果是这样,可是端上了铁饭碗啊。
第51章
揣着铁饭碗的梦想, 徐甜甜越发努力起来。
她一门心思地琢磨着,怎样才能提高黄酒的销量?
这天,她给爹和启宽大哥提了一个建议,想在黄酒包装上下一番功夫。
以往, 酒坊里出产的那些红封黑陶罐, 大多是三斤装或五斤装的, 或者是十斤
装的大坛子。这种包装是够实惠的, 可到了城里却不见得适合。
她想, 城里人喝起酒来, 与乡里有些不同。
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 大多是世家出生,喜欢讲究一种格调。那大坛子直接端
上去,甚是不雅。再说黄酒一旦拆封, 也存放不了多久。
不如搞一些小包装?
例如, 一斤装的小陶罐,不但便于携带, 价钱上也显得便宜些。另外, 还可以
用红绳把两只陶罐系在一起, 成双成对地出售, 售价却与三斤装的差不了多少。
这么一来,利润反而会高一些。
章存林一听, 觉得很有道理。
他和启宽商量了一下, 就去定制了一批小陶罐。
待成品出来后,就先发到省城去试一下销路。
那叶采办很快就回了信, 说一斤装的颇受欢迎,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