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1(第 2 / 3 页)
乎很关心那个时间?
她想,要不要写封回信说一下?
只是贸然写信,恐怕不妥。
得想出个法子才好。
*
在期盼中,叶抒文终于收到了回信。
信是启康写的,用的是章大叔的语气。他把家里的情况大致说了一下,也问候
了他这边,希望他有机会了再回来看看。
他把信细细读了一遍,未看到任何关于战争的字眼。
他不肯死心,又读了一遍。
可还是没什么发现。
难道,她未看懂他的意思?
可她那么聪明,怎么会不明白他的意思?
叶抒文摊开信,看了又看。
终于在信的背面发现了几个用铅笔写的小字:1950年—1953年。接着,在信的
右下角也发现了“1953年”的字样。
原来,她看明白了。
是他未发现而已。
这时候,他感觉自己就像个做地下工作的。
而她做起来,似乎更加老练。
这是天生的吗?
对她的钦佩,不禁又多了几分。
答案有了。
从一九五零年十月到一九五三年,也就是说这场战争持续了两年多。
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他意识到机会终于来了。
对他来说,这是一场冒险。
同时,也是莫大的机遇。
第二天,叶抒文去单位里报了名。
想投笔从戎,奔赴战场。
主编一听,惊愕地瞪大了眼睛。
小叶这是头脑发昏了?
好好的大后方不呆,非要学着人家去上战场?
瞧瞧他一介书生,上了战场又能做啥?
叶茂才知道后,自然是极力反对。
家里就剩下这么一个儿子了,哪舍得他去冒险?可听儿子把道理讲明白之外,
也沉默了。倒是孩子他娘哭哭啼啼的,死活也不肯答应。
叶抒文心想,现在不是爹娘同意不同意的问题。
而是他想博一个未来。
这个未来,是为了他自己。
也是为了他的家人。
*
战争已经爆发了。
社会各界,都被“保家卫国”的口号振奋着、鼓舞着。周围的气氛是喧嚣的,更
是热烈的。投笔从戎的,不止叶抒文一个。
一大批有志
她想,要不要写封回信说一下?
只是贸然写信,恐怕不妥。
得想出个法子才好。
*
在期盼中,叶抒文终于收到了回信。
信是启康写的,用的是章大叔的语气。他把家里的情况大致说了一下,也问候
了他这边,希望他有机会了再回来看看。
他把信细细读了一遍,未看到任何关于战争的字眼。
他不肯死心,又读了一遍。
可还是没什么发现。
难道,她未看懂他的意思?
可她那么聪明,怎么会不明白他的意思?
叶抒文摊开信,看了又看。
终于在信的背面发现了几个用铅笔写的小字:1950年—1953年。接着,在信的
右下角也发现了“1953年”的字样。
原来,她看明白了。
是他未发现而已。
这时候,他感觉自己就像个做地下工作的。
而她做起来,似乎更加老练。
这是天生的吗?
对她的钦佩,不禁又多了几分。
答案有了。
从一九五零年十月到一九五三年,也就是说这场战争持续了两年多。
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他意识到机会终于来了。
对他来说,这是一场冒险。
同时,也是莫大的机遇。
第二天,叶抒文去单位里报了名。
想投笔从戎,奔赴战场。
主编一听,惊愕地瞪大了眼睛。
小叶这是头脑发昏了?
好好的大后方不呆,非要学着人家去上战场?
瞧瞧他一介书生,上了战场又能做啥?
叶茂才知道后,自然是极力反对。
家里就剩下这么一个儿子了,哪舍得他去冒险?可听儿子把道理讲明白之外,
也沉默了。倒是孩子他娘哭哭啼啼的,死活也不肯答应。
叶抒文心想,现在不是爹娘同意不同意的问题。
而是他想博一个未来。
这个未来,是为了他自己。
也是为了他的家人。
*
战争已经爆发了。
社会各界,都被“保家卫国”的口号振奋着、鼓舞着。周围的气氛是喧嚣的,更
是热烈的。投笔从戎的,不止叶抒文一个。
一大批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