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观察笔记 第49节(第 1 / 4 页)
    诚然她也是一道“枷锁”,但他却并不害怕。
    “好,我会听你的话……”
    杨婉笑着点了点头,刚要再说什么,忽听门外合玉道:“没在五所寻见您,便贸然过来了。”
    杨婉站起身,“怎么了,娘娘有事吗?”
    “不是。”
    合玉面上有喜色,说完又向邓瑛行了个礼,方继续道:“今日娘娘和您母家的兄弟进宫了,娘娘让奴婢请您回去呢。”
    “是……杨大人吗?”
    合玉道:“不止杨大人,杨府的小公子也来了。”
    “杨……菁?”
    “是。”
    杨婉对这个名字虽然不陌生,但对人却没什么太大的印象。
    杨家虽然是世家,但后代子孙有建树的不多,除了杨伦以外,大多数的子嗣都在杭州经营棉布产业,只有杨菁一人尚在学里读书。杨菁时年十六岁,是妾室所生,并不是杨婉与杨伦的同胞,所以人比较沉默,每日在外读书,回来什么也不过问。
    杨婉也不知道,他们“姐弟”之间从前是怎么相处的。
    “为何突然带他进宫来。”
    合玉道:“奴婢也不知道,但这回是杨大人在东华门递了名帖的,是陛下开的恩,连宴也是陛下赏赐的。”
    邓瑛在旁道:“他是陛下为殿下拟定的文华殿伴读。今日在文华殿对殿下和张次辅行拜礼。”
    “伴读?”
    杨婉看向邓瑛,“什么时候的事?”
    “上月底。”
    “哦……”
    杨婉低下头,一时沉默。
    邓瑛问道:“怎么了。”
    杨婉摇头道:“没事,我在想为什么忽然挑了杨家的孩子。”
    邓瑛道:“是翰林院谏的。原本内阁的意思是,推举杨伦为文华殿讲学,但是张次辅没有首肯。”
    邓瑛这么一说,杨婉便明白了。
    杨伦虽然是易琅的老师,但那是在张琮倒台之后。
    此时让杨箐入文华殿伴读,应该是白焕和杨伦退而求其次的一步伏棋。
    “合玉,你先回去回娘娘,我这一身实在失礼,得回五所换一身衣裳。”
    “是。”
    合玉应声退了出去。
    杨婉拢发站起身,有些歉疚地道:“原说过来帮你收拾屋子的,结果就在你这儿坐了一会儿。”
    邓瑛摇头,温声应他:“我送你回去。”
    “你伤还没好呢。”
    邓瑛也站起身,“我没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