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第 3 / 5 页)
和儿子在树林等着,天一亮,他们就立马带着粮食进城。
    吴父也想好了,粮食横竖是守不住的,所以这次他们也不换粮食了,全部换成银子。
    三人在树林里捱到天擦亮,之后三人兵分两路,吴宝秀回去睡觉,吴父和吴宝木则是一人带着一大布袋挂面从另一边进了城。
    他们去的还是上次卖精米的粮店,粮店老板是识货的。
    原本他因为吴家父子破烂的穿着还有些轻视他们,但是当他看清楚吴家父子拿来的挂面之后,顿时转变了表情。
    老板小心翼翼的在袋子里抽了几根挂面拿在手里仔细端详。
    一边看,老板一边点头:“这汤饼做的好,宽薄、长度都一样,汤饼颜色这么白,就知道你们用的面粉品质也不错。”
    现在的人把面食统称为饼,因为面条要在汤中煮熟,所以叫做汤饼。
    不过大家吃汤饼,一般都是现吃现揉面做,像吴家父子这样做好了再拿来卖,还真是头一个。
    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把这些汤饼切成如此均匀的样子的。
    粮店老板是个聪明人,在看到挂面的一瞬间,他就明白了这种买回去就能下锅煮来吃的汤饼,将会有多好受大家的欢迎。
    吴宝木见老板一直汤饼、汤饼的叫,有心想要告诉他这叫挂面,不是汤饼,但又苦于自己说不清这个名字的来历,只能自个在旁边憋屈着。
    老板稀罕够了之后,立马换上了谈生意的态度:“不知道这汤饼,你们作价几何?”
    “五十五文一斤。”
    吴父报出了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定下的价格。
    因为旱灾,城里的粮食价格疯涨,品质好一些的白面,现在差不多都要卖倒四十文一斤。
    这挂面买回去就只用下锅煮,少了和面、切面的时间,所以五十五文的定价,算是吴父心中的一个大概价位。
    一听价格,粮店老板头都快摇掉了,他苦着脸说:“五十五文!我说老哥,这个价格未免也太贵了。”
    现在的人工又不值钱,毕竟谁家都有一、两个女人、老人呢?
    哪怕是买回去就能下锅的汤饼,也不值五十五文这个高价。
    有这十五文钱,多买点白面自己回家做了吃不好吗?
    吴父一个庄稼人,心里总归没有商人那么多的弯弯绕绕,他皱眉问老板:“那你说一个价格,合适我们就卖。”
    粮铺老板沉思了片刻之后,报出了一个价格:“四十五文,不能再多了,这个价格已经很高了,我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