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人_分节阅读_108(第 5 / 6 页)
然把死亡描写成一个很美丽的过程,甚至连战争都被描述的很悲壮,很美,所谓只追求那幻灭的一刻。这样听上去仿佛是很触动人心,但仔细想想,这很悲观,很绝望,很变态。
    这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喜欢走极端,有一段时间,华夏人特别崇拜东瀛人,认为他们非常严谨,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很精致,做一件事情一定要追求完美,追求到极致,会因为一个螺丝的位置不对,而重新设计心神战斗机。哪怕自杀,也要把鞋子摆放得整整齐齐再死。这些赞扬东瀛人严谨的话一开始还可以唬唬人,但仔细斟酌斟酌,一个螺丝的位置不对,如果不影响大局的话,你换个地方开孔就可以了,为什么要直接推翻了,重新设计呢?
    似乎做什么都很喜欢追求极端,倒也不能说他们做错了,因为中庸也不一定就是对的。
    这部《醉拳》当时为什么引起了东瀛人那么大的反弹,甚至用来威胁华夏人,说他们很失望,因为华夏人居然是这么看他们的。
    其实也可以理解为,雪兰把他们民族中的性格特征揭露了个彻底,所以他们才如此不能接受。
    而最不能接受的或许是,雪兰在故事中很详细的描述了一个日本商人怎么侵吞华夏资源,挤占华夏市场的事情,更何况这个日本人还为此将一个家族上上下下杀了个精光,这样的剧情会引起华夏人对东瀛人强烈的反感和憎恶,并且也会警惕他们在华夏的商业行为。
    本来这些剧情穿插在当中,如果不细心的话,也许很难看懂,但是被《文学报》单独拿出来稍微一分析,人们很快就能看出雪兰的言外之意。
    在文章的最后,《文学报》做了这样一个总结。
    “东瀛人的野心早就昭然若揭,这些年来他们在东北的所作所为无不彰显了他们对华夏的贪婪意图,只是华夏人闭目塞听,视而不见,或者说华夏人不愿意相信,不肯相信,把狼子野心当成友好邻邦。明明显而易见的事情,却要一直等到枪炮打到了家门口,才反应过来身上疼了。”
    作者有话要说:
    《文学报》这份报纸一出,立即引发了浪潮,人们不能接受这样一本书竟然被腰斩,被禁了。
    一个看出东瀛狼子野心的作家,写故事告诉国人,不要相信他们,他们对我们的国家做下了许多恶事,并且一直虎视眈眈地看着我们呢,早晚会对华夏出手的。可是华夏的某些人却说,这个作家妨碍了两国邦交友好,所以这部作品不能再写了,禁了吧。那么现在呢?难道说是这本书引起了两国的战争吗?
    义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