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骑兵游击术(第 2 / 3 页)
就是所谓的“势”。
    再下,便为虚实篇。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两军交战,大凡先期到达战地能占据主动、安逸从容待敌,而后到达战地就会紧张、劳顿。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能使敌人自动来到我军预设战场,是诱敌以利的结果;使敌人不能先到达其预定战场,则是相逼的结果。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因此,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设法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所以,敌人若安逸闲适,我们就烦而扰之,使其疲倦;敌人若粮草充足,我们就设法使其饥困;敌人若安守自固,我们就挑衅骚扰,使其不得安宁而动。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在敌人无法紧急救援的地方出击,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条件下进攻。行军千里而不致劳累,是因为行进在敌人没有设防的地区;进攻之所以必然取胜,是因为进攻敌人疏于防备的区域;防守之所以能固若金汤,是由于防守在敌人无力进攻的地方。
    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
    进攻时,敌人无法抵御,那是攻击了敌人兵力空虚的地方;撤退时,敌人无法追击,那是行动迅速敌人无法追上。
    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因此,我军若想决战,敌人即使有高墙深壕可以据守,也不得不出来应战,因为我军攻击的是敌人必须救援的要害之处;我军若不想交战,哪怕是画地而守,敌人也无法与我军交战,这是因为我军已设法改变了敌军进攻的方向。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因此,设法使敌人显露形迹而我军则藏而不露,这样我军便可以集中兵力而使敌军兵力分散。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如果我军兵力集合于一点,而敌军兵力分散为十处,那我军就是用十倍于敌的兵力去攻打敌军,这样,在局部战场上便可形成我众敌寡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