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太学院(第 2 / 3 页)
很长时间,时间长了,饺子就被煮烂了。
    所以,得是沸水下饺子。
    半锅水煮沸了,咕嘟嘟冒泡的时候,李孟羲把饺子一股脑倒进了锅里。
    瞅着锅,眼见饺子煮的发白的时候,翻了几个滚的时候,饺子就被煮熟了。
    饺子刚煮好,身着礼服,穿戴整齐的刘备来了,说汉皇宴请。
    “我这吃着呢,不去了。”李孟羲拒绝前去赴宴。
    刘备再三相请,李孟羲端着碗,就是不去。
    刘备只好作罢。
    刘备走,李孟羲眉头微皱。
    天下刚定,汉皇就整日摆宴宴请群臣,丝毫不体恤百姓,李孟羲甚厌之。
    吃过饭,骑着马出去溜达了一圈。
    回来,李孟羲继续看未看完的农书。
    “种稻,春冻解,耕反其土。”
    种稻的时节,也是春天,跟麦子一样。毕竟,春天万物复苏,冬土解冻。
    待春天土解,气温上升,把需要移植稻苗的土地细细耕上几遍。
    “种稻区不欲大,大则水深浅不适。冬至后一百一十日可种稻。”
    原来,汉代就有了培育水稻的水田,和移田种植的方法。
    水稻是得先培育稻苗,然后把稻苗一排排插进水田中,这就是插秧。
    汜胜书中有写,写到育苗池不能过大,尤其不能太深,不然,挑水灌田的时候,就费工费力。
    李孟羲深以为然。
    “稻地美、用种亩四升。始种稻欲温、温者缺其塍,令水道相直;夏至后太热,令水道错。”
    水稻一亩地用四升稻种,种的时候,因为是水田,如果温度高,水热,就怕把苗烫死,所以,稻田的水利系统,应有换水的设计,夏日炎热的时候,需要尤其注意。
    “三月种粳稻,四月种秫稻。”
    稻米,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的吃的米,粳米,一种就是糯米。
    粳米可以当主食,糯米也可以当主食,但是,糯米不太好消化。
    糯米用来包粽子,做米酒,简直美味。
    中原地区,很早就有了粳米和糯米两种米,既然涉及了稻米,李孟羲突然记起,好像南越那边,有可一年三熟的占城稻。
    宋朝时,占城稻被引进中原,大大增加了中原的粮食产量。
    也不知,汉代有没有占城稻,如果有,花点时间可以引进过来。
    粮食为国家基石,能增加粮食产量,花再大代价也是值得的。
    李孟羲于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