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种禾(二)(第 2 / 3 页)
跑,用席子之类的东西盖在雪上,李孟羲认为,此法难以大规模操作。
    大规模农业生产时,做不到拿张席子去一块田一块田的盖。
    “春冻解,耕和土,种旋麦。麦生根茂盛,莽锄如宿麦。”
    此一句,看不懂。
    春解冻就是春天泥土解冻,耕和土,李孟羲迷茫了。什么叫耕和土,和土,是指板结成一块的土吗,耕和土,就是指把板结的土块耕碎。
    种旋麦,旋麦是个什么玩意儿。
    有大麦,有小麦,旋麦闻所未闻。
    “区种麦,区大小如上农夫区。禾收,区种。”
    区种麦,区种法与区田法一般无二,此种耕种方法,每收一茬,就轮耕一次。
    “凡种一亩,甩子二升;覆土厚二寸,以足践之,令种土相亲。”
    种一亩地,消耗粮食种子两升。
    据说,唐朝的时候,中原的农业已极为发达,可以种一收两百。
    什么意思呢,就是平均一斤种子,能收两百斤粮食。
    而罗马时期,罗马水利工程技术先进,但是罗马,种一收六。
    撒下去一斤种子,得粮食只六斤。
    后来,罗马灭亡,到了黑暗的中世纪,欧洲农业技术不仅没有进步,反而还退步了。
    中世纪,英国的农业生产水平,种一收三而已。
    唐代农业技术水平肯定比汉朝强。
    这种强,是农耕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后的强。
    唐朝一种两百收,汉代决然达不到这个手种比。
    汉代,有个一种百收就了不起了。
    因此,一亩消耗粮种两斗。
    那么,按一比一百的收种比,会收获粮食两百斗。
    大致一亩地三百多斤的样子。
    唐代,比汉代农业技术进步了多少呢,李孟羲不由得想。
    一个是曲辕犁,一个是唐朝国力强盛,兴修水利,再加上筒车水车等工具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浇灌效率。
    其他,应该还有,像是种子进化了。
    从汉末到盛唐,中坚还隔了魏晋南北朝和隋朝,时间间隔几百年。
    几百年是什么概念,在已经懂得育种法的中原,几百年,等于是每年秋收都挑最饱满,籽粒最多的麦穗留作种子。
    几百年下来,人工育种,已经选育了几百次,足够让麦子的形状得到明显的提高了。
    要知道,原始人就是通过这样的选育方法,从狗尾草中,定向选育了大几千年甚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