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天地之中(第 2 / 3 页)
中原版图,难点依然在交通之上。】
    【中原封建王朝长达两千年之久,数次占领越南,但都未能建立起长久统治。
    南越问题与辽东半岛问题大致类似,都是地理问题。
    解决南越之关键,在于交通。
    若修千里驰道,连接南越中原是否可行?
    可行。
    有水泥,便能修水泥路。
    而且,水泥耐侵蚀,水泥路修好,可使用几十年,成本虽略比土路高,但性价比极高。
    不计公本,上万民夫,纵一月只修十里路,一年便可修路百里,最多十年之功,便可修路千里。
    水你泥大道直穿丛林瘴气,直插南越,有水泥路之便利,车马粮草及调动,迅速异常,统治南越,便有了稳固基础。】
    【南越可下,所需,只一条水泥路而已。】
    【修千里之长之水泥路,比秦修千里直道更为容易。
    秦人修路,用三合土之类,三合土调配之时,费时费力,不如原始水泥便利。】
    由北,至东,再至南。
    若他日终结汉末乱世,该干什么,该如何布局千古,李孟羲已有腹稿。
    写完,李孟羲停下了笔,长舒了一口气。
    北海,草原,辽东,倭岛,南越,要想把这些外围之地纳入版图之中,穷尽一生,不见得能完成布局。
    虽说,任重道远,但李孟羲自付,既然我李孟羲来了,难道只看看吗,何不一试?
    李孟羲卷起了丝绸。
    要到辽东修水泥路,需要火药开山技术,继续凿穿隧道的技术,还需要盘山公路的技术,还高架桥的技术。只因辽东多山。
    不仅辽东需要类似的技术,若他日无奈困守蜀地,蜀中也多山,想改变蜀中交通条件,盘山路高架桥之类的技术,同样必不可少。
    高架桥之类的,属于工程技术,应该记在《工程技术》一卷。
    于是李孟羲就把《工程技术》翻了出来,记下大项,【交通工程技术】
    小项为,
    【盘山路】,其原理为,通过增加路长,降低道路坡度,使道路坡度和缓,便于通行。
    【高架桥】,以巨型水泥桥墩为桥基,可架于两山之间,亦可架于河面之上,使天堑变通途。(注:钢筋生产问题,竹子代替钢筋的寿命和性能问题。)
    【山体隧道】同样需用到水泥顶和水泥柱的支撑,避免坍塌。
    【汞齐冶金法】需用大量水银融炼矿石。水银此物,春秋时炼丹士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