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满营溜达(第 2 / 3 页)
心。
    “嗯。”李孟羲点头,“到这会儿,没啥事了。”
    少年王礼嗷吼一声,把手里旗子丢给李孟羲,一提缰绳,风也似的跑了。
    李孟羲接住王礼抛过来的旗杆,无奈的摇了摇头。
    然后,李孟羲只能自己扛着“军机”大旗,无所事事的满营溜达。
    夕阳西下,无数忙碌或者不忙碌的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年岁不大,穿着粗布麻衣,脚踩草鞋头上扎着发髻的一个小少年,正扛着一面军旗,漫无目的这里转转,那里转转。
    时至今日,少有还不认识李孟羲的人。
    旁人见了李孟羲,很多人会向其问好,李孟羲很有礼貌的一一回应。
    满营乱转的时候,李孟羲碰到了一起争吵。
    走过去一问,争吵的起因是,要升火做饭了,这个人说,明明没轮到俺,为啥用俺的柴,那个人说,就是轮到你了。
    李孟羲再一看,这两人身上背着的柴火捆,看明白怎么回事了。
    生火的柴,是行军途中,所必须的资源。
    柴火虽然说不缺,但是,义军现在,好多人都身无长物,每晚扎营时,好不容易捡点柴火,柴火虽不值钱,怎么也算财产了。
    因此,区区一些柴棍,有人就当宝了,一灶同食,有人少放了柴,有人多放了柴,或者轮错了人,都是矛盾。
    李孟羲在旁听了半天,围着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
    李孟羲朝一个着甲的人喊了一声,“乡勇大哥,你有柴吗,拿来一捆。”
    清官还难断家务事呢,干脆管他轮到谁了呢,谁的柴都不用了,用官家(指乡勇)的柴算了。
    民夫管理粗疏,是因为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管理人手。
    类似的小问题小矛盾无法根治,会一直有。
    除非,用半军事化管理的方法,才能根除层出不穷的小矛盾。
    而要军事化管理,就要足够的有军事素养的人员。
    随着那四十个民夫训练的进行,很快,会有一批半军事化的人才的。
    到那时候,以军规军律规定,轮到用谁的柴,就用谁的柴,谁都不能偷奸耍滑,如此,就能避免矛盾了。
    李孟羲扛着旗帜,继续晃荡,没走多远,就又遇到了争吵。
    听到一人在骂,骂另一人看他媳妇,想起坏心思,另一人回骂,想看谁看谁,你管球的。
    骂着骂着,打起来了,旁人劝架。
    这鸡毛蒜皮的矛盾,李孟羲不想过去看。
    继续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