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鱼胶(一)(第 2 / 3 页)
时,我也有数量众多的骑兵倒也罢了,万一,日后再成困守蜀地之僵局,蜀地少马,而曹操那边,是数万装备了马鞍的精锐骑兵。
到时,仗就没法打了。
历史上,骑兵统治战场很久很久,直到机枪发明,骑兵才彻底退出战场。
机枪发明,骑兵才退出战场,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万一日后困守蜀中,就算李孟羲能大量弄出火药,弄出大炮,和曹操作战,一样并无十足胜算。
在体量相差巨大的情况下,要完胜曹操,要战胜曹军凶猛的骑兵部队,得有机枪才行。
总之,马蹬马鞍确实对提高骑兵部队战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兹事体大,李孟羲出于谨慎,在己方骑兵形成一定规模之前,不打算把马鞍暴露出来。
顶多,只会把马蹄铁先推广开来。
传令兵王林,载着李孟羲,马速不快不慢的朝中军去。
李孟羲要找刘备,要不是有刘备的亲兵举着刘备的大旗,在刘备左右跟着,李孟羲还真不能一眼就看到刘备在哪。
刘备一见李孟羲过来,便知道李孟羲是有事而来,即有事相商,肯定不是聊一会半会儿,为了不挡着路,刘备往边上停了停。
两下汇合,李孟羲直接说明了来意。
“玄德公,我木工营,干木头用完了。正好游骑商队现在配着马车,可跟商队说一下,去往村里采买的时候,买两根木头。
不买太多,一次就买两根就够。
还有,鲁犁说,做车轮,用枣木和榆木为佳。买木头的时候,有这两种木头,先买这两种木头,若无有,则买其他。”
刘备听完,点了点头,然后笑了,“一车只买两根木头,如何能够?可买他七八根!”
李孟羲迟疑,“那那么多,不会太沉了吗?”
刘备闻言,摸着颌下短须笑了,“孟羲啊,牲口力大,拉七八根木头,值不得什么。”
这就是李孟羲常识的不足了,按李孟羲所想,那么一根老粗的树桩,多沉啊,两根就够沉的了,要是再多一点,放在车上,马都拉不动车了。不利于马车买完东西再从很远跟上行军队伍。
李孟羲是这么想的。
而实际上,就跟刘备说的一样,就算是七八根木头放车上,马拉着车,依然能把车拉的飞快。
有笑话调侃城里人分不清麦苗和韭菜,李孟羲就很像分不清麦苗韭菜的人,连马车的运力都不清楚,多尴尬啊。
“还有一事,鲁犁他们做好了鱼鹰舟,然而,还是进水。
到时,仗就没法打了。
历史上,骑兵统治战场很久很久,直到机枪发明,骑兵才彻底退出战场。
机枪发明,骑兵才退出战场,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万一日后困守蜀中,就算李孟羲能大量弄出火药,弄出大炮,和曹操作战,一样并无十足胜算。
在体量相差巨大的情况下,要完胜曹操,要战胜曹军凶猛的骑兵部队,得有机枪才行。
总之,马蹬马鞍确实对提高骑兵部队战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兹事体大,李孟羲出于谨慎,在己方骑兵形成一定规模之前,不打算把马鞍暴露出来。
顶多,只会把马蹄铁先推广开来。
传令兵王林,载着李孟羲,马速不快不慢的朝中军去。
李孟羲要找刘备,要不是有刘备的亲兵举着刘备的大旗,在刘备左右跟着,李孟羲还真不能一眼就看到刘备在哪。
刘备一见李孟羲过来,便知道李孟羲是有事而来,即有事相商,肯定不是聊一会半会儿,为了不挡着路,刘备往边上停了停。
两下汇合,李孟羲直接说明了来意。
“玄德公,我木工营,干木头用完了。正好游骑商队现在配着马车,可跟商队说一下,去往村里采买的时候,买两根木头。
不买太多,一次就买两根就够。
还有,鲁犁说,做车轮,用枣木和榆木为佳。买木头的时候,有这两种木头,先买这两种木头,若无有,则买其他。”
刘备听完,点了点头,然后笑了,“一车只买两根木头,如何能够?可买他七八根!”
李孟羲迟疑,“那那么多,不会太沉了吗?”
刘备闻言,摸着颌下短须笑了,“孟羲啊,牲口力大,拉七八根木头,值不得什么。”
这就是李孟羲常识的不足了,按李孟羲所想,那么一根老粗的树桩,多沉啊,两根就够沉的了,要是再多一点,放在车上,马都拉不动车了。不利于马车买完东西再从很远跟上行军队伍。
李孟羲是这么想的。
而实际上,就跟刘备说的一样,就算是七八根木头放车上,马拉着车,依然能把车拉的飞快。
有笑话调侃城里人分不清麦苗和韭菜,李孟羲就很像分不清麦苗韭菜的人,连马车的运力都不清楚,多尴尬啊。
“还有一事,鲁犁他们做好了鱼鹰舟,然而,还是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