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双环卡扣(第 2 / 3 页)
一小段扁平的木头,木头不是直的,而是带有弧度的,卡在肩膀上极舒服。
    粗麻背带的好处也显现出来了,背带背在肩膀上,一点没有细绳子的紧勒感。
    李孟羲鼓捣出的携行具,背着果然比用绳子随便系着铺盖背着舒服多了。
    和每日肩膀被绳子勒出几道印子,有时还会磨破皮肤,要是再进了汗水火辣辣的痛相比,背着不会勒肩膀的携行具,不到十斤的木架子和筐子的额外重量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关羽毕竟不能像李孟羲那样背着携行具当场就原地跑几圈体验舒适与否。
    毕竟是一军主将,有心理包袱的。
    关羽一本正经的背着感受了下,然后卸下携行具,交于刘备,刘备再试。
    背负式携行具看似简单,实则设计巧妙,从便携性舒适感等方面,都比随便用绳子背着东西舒服的多。
    体验完,刘备对李孟羲做成的携行具赞不绝口。
    刘备称赞归称赞,谁让刘备是个不怎么懂技术的外行呢,李孟羲并不把刘备的赞誉太放在心上。
    李孟羲此时眉头微皱,他发现了一个问题,问题出现在背带上。
    携行具有四根背带,其中两根是肩带,另两根是腰带。
    可是不管关羽还是刘备在试携行具的时候,都没管腰带,像是感觉多余一般,把背带往一边扒拉。
    再认真一看,背带的问题有点不好解决。
    如果腰带是一根细绳子,那么就可以绕至腹前绑成绳结系紧。
    可是,现在的背带为了减少勒感,背带三指宽,这么宽的麻布,很难绑成绳结的。
    李孟羲细思片刻,要么,就在麻布背带上缝上一根细麻绳,这样,宽的背带也能系着了。
    可是,能否系起是一个问题,背带长短也是问题。
    携行具背在关羽身上,背带长短恰好合适,可是,当刘备背的时候,李孟羲就感觉长了一些。
    士兵个头肩宽都不同,要么,就按士兵的体量高矮,背带也按不同长短,定做出恰好合适的来。
    携行具毕竟是为了长途行军而特意制作的辅助装备,一点不合适,就很影响越野能力。
    要给每个士兵定做规格刚好合适的背带,就算柳氏有这个能力,有能力一看士兵的身高,就知道多长的背带合适,可现在战兵八百人,一个一个单独定做,太过繁琐。
    而且,从装备通用方面考虑,就算真花费了很多精力,给每个士兵定做了背带刚好合适的携行具,但随后呢,随后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