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某善治瘟疫(第 2 / 3 页)
相瞒,某如今,识得药材,不足十味。
    然,某所善者,金创为小,某极善治瘟疫也!”
    瘟疫,听到这个词,关羽刘备豁然眼睁,同时盯向李孟羲。
    李孟羲思索片刻,“瘟疫,实则是活物。
    某姑且称之为疫虫。
    疫虫者,瘟疫之源也。
    疫虫,极细微,比埃尘更小,目力不可见。
    疫虫即轻,尘埃且可随风而动,疫虫亦如此。
    人感疫病,盖因疫虫窃藏于人体之内,由是繁衍,如蚁撅藏于土,一生二,二生三,至于无穷无尽。
    此时,此人便感疫病。
    姑且称此人为——传染源。
    即此人感瘟疫,体内尽是小比尘埃之疫虫,此人一呼一吸之间,皆有疫虫带出。
    若余人不查,与之相谈,传染源所呼之气之疫虫,余人呼吸之间触之,于是,余者亦感瘟疫。
    而后,一传二,二传四,一人传一家,一家传一村,一村传一县,一县殃及一郡,郡祸及于州,遂成不可收拾之状。
    疫虫即可被人体呼出呼入,便可滞留于大气之中,于是,得瘟疫之上,上风一嚏,下风之处,千人染疾。
    疫虫亦可随便溺流如水中,水流于河流井水之中,余者饮水,皆染瘟疫。
    或疫虫随风,落于牲畜鸟兽之身,飞鸟旦夕远飞千百里,于是,一地瘟疫,旦夕可传至千里之外,防不胜防。
    但凡瘟疫,必有病原。
    而瘟疫传播之途径,由风染人,由水染人,由飞禽走兽染人,大抵此三种。
    故,根治瘟疫之关键,不在治,在防。
    防疫之法,有四。
    瘟疫即起,当立查病原,封禁之,使其局于一地,不使乱动,以祸及他人,此其一也。
    其二,封村闭户,断绝交流,如此,若瘟疫不可控,只死一户一村,不殃及余众。
    其三,如沙场之着甲,出入疫病之地,身穿衣数重,口鼻遮掩,不使疫虫有触身之机。”
    说着,李孟羲起身拿起帐中酒坛又折返回来。
    “必物。”李孟羲把酒坛放于矮几之上,“烈酒善杀疫虫,可用烈酒涂于细布之上,然后,做成面甲形状,覆住口鼻。如此,若疫虫若随呼吸之气欲入口鼻,当先撞于布面酒精之上,疫虫为烈酒所杀,入体无恙。”
    “只此一物,”李孟羲屈指弹了弹酒坛,“此物可防六成瘟疫,足为国之重器也!”
    “上陈三条,可止瘟疫扩散,若瘟疫之困局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