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可欲知天下大势(第 2 / 3 页)
  汉朝教育普及率不比后世,受过教育的是少数,而在这些受教育的人之中,读儒家经典的人占了大部分,读过孙子兵法的人则是更少的一部分。
    “继续。”关羽身体不由坐直了,他手捋颌下美髯,目露期许之色。
    “额,不会了。”李孟羲干脆利落的道出了实情。
    可怜关云长自认为发现了良才美玉,正竖好耳朵准备听这少年背诵兵法,然后再好心讲解一二,却不想,这少年竟然还是只会开篇两句。
    关羽错愕当场。
    半晌后,“哼,不学无术!”关羽生气的拂袖而去。
    李孟羲嘴巴张了张,愣在原地,看着关羽离去的背影,他挠了挠头,不知关羽为何生气。
    哪里得罪他了?李孟羲百思不得其解。
    关羽一番盘问,错认为少年是士族子弟,并且家学渊源。既然家学深厚,少年却只会寥寥几句,只能说明他学问极不用功。
    关羽想及自身少时求学之艰难,少年明明有别人求之不得的学习机会,却不好好珍惜,关羽自然不会给他好脸色看。
    关羽离开了,李孟羲四下看去,走来走去的义勇们还好,路过时顶多看了少年一眼,他们好奇刚刚自家主将和少年在谈些什么。
    俘虏们看过来的目光,则是带着不加掩饰的仇恨。
    李孟羲一想便明白怎么回事了。
    本来大家都是俘虏,没什么区别,偏偏你跟官军主将交谈甚欢,貌似交情不浅,大家不排斥你,排斥谁啊。
    李孟羲明白,自己在俘虏中没有了容身之地,更何况,他可一点也不想当俘虏。
    本以为,遇到刘备义军,投靠刘备可以就此摆脱将要饿死的绝境,事情的发展好像并没有如此简单。
    李孟羲细思自身条件,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几乎要饿死的一个小娃娃,没有任何让人重视的资本。
    哪怕,年长两岁也好啊,至少长成个人可以装作世外高人乡野遗贤什么的,去刘备麾下骗吃骗喝也好。
    可惜,太过年幼了。
    李孟羲哀叹自己天时地利人和一点不占。
    自关羽离开,呆立原地一动不动许久的李孟羲,咬了咬牙,“砖头,走。我们去投靠刘玄德!”
    欲要让刘备一眼看重,得拿出让人看重的本事。
    武艺不会,行军布阵也不会,因此本事没有。
    李孟羲自知,自己有把握的,只有是空谈天下大事。
    ——
    中军大帐,两排精锐甲士守卫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