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隅失,桑榆收(第 3 / 5 页)
兮调配出来,成立监察司,允许她在各个衙门里物色人选,组建班子。
    而这次的新科进士们,不同于以往,全部入住国子监,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教育。
    由各部主事都来讲课,然后带着去自己部委实习几日,最后由学子们自己填写志愿,双向选择。
    翰林院的祭酒们最是繁忙,要在实习合格的学子中挑选十名进翰林院深造。
    学期两年,之后学子们必须离开,翰林院俨然成了国家的最高学府,给翰林硕士的职称。
    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进行的很顺利,各部委如同打了强心针,司法部适时推出了婚姻法。
    七出之罪被废止,没有了休夫这个说法,只有和离。
    而其中娶夫后如与他人有了私生子,正君可以去法院要求和离,分走半数财产。
    娶侍不合法,可以娶平夫,但财产的一半归正夫,后面娶的只能分妻主自己的那一半,以此类推。
    这番操作遭到了世家或极富裕人家的激烈反对。
    朝廷也开明,愿意走的,允许变卖房、地、和产业后,带着银子走人。
    而江南,许多孤寡听到这则消息后,冒险横渡天江的风险也想要离开。
    越来越多带着钱的人来到天江边,等着南渡,南帝也精明,索性允许双方换人,要走的不必留,要来的着专人迎接。
    越来越多的商人匠人开始沿运河建厂,正好缺人,也拍了专人到天江边迎接北归的夫幼们。
    越来越多的男人走出家门干活,蓝盛整个社会如同一盘棋,就这么盘活啦。
    最跌破人眼睛的还是兵部开武科,其中来报名的举子竟有三成男子,这让李三尤为震惊。
    她家在盛京城算不上顶级,但也是有头有脸的士卿之家,她是家里最小的女儿,所以家里比较溺爱,也不必承担什么家族传承的责任。
    自从新的婚姻法颁布,李三亲眼见证了她在朝中掌权的长姐和次姐,早年院里都收了不少小侍,现在是碰都不敢碰,恐怕生出孩子给自己惹麻烦。
    李三仪表堂堂,怜香惜玉,很是风流。从她成年起就有了不少蓝颜知己,尤其戏班子唱武生的几个少年,很是与她说的来。李三就想,只要自己不成亲,就没有了大姐二姐的那些烦恼。
    若知己们给自己生了孩子,她就送套宅院和抚养费。若知己们不愿养,她就抱回家去给母父承欢膝下也很好。她想得甚好,可知己们却变了卦,都想着要嫁去稍好的人家当正夫,毕竟更有保障些。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