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蛀虫(第 2 / 5 页)
  少年走在牛车边上,勒住缰绳,那牛停住蹭了蹭少年的手,仿佛通了人性般很是亲昵,少年轻手抚摸着牛头,一看就很爱他的牛。
    少年面有愁容,收了每人四文钱,沈音沐把一只兔子递给他,说到镇上卖了钱给他十文,少年让两人上了牛车。
    从这村庄到县上,牛车走了得有一个时辰,少年告诉他们这个县的全名叫文沙县,镇子本身不算太大,却也有尽十万人口,还管辖着附近百多个村庄。文沙县在文江汇入大海的交汇处,建了一个码头,也是离州府平沙城最近的城镇。
    文沙县城,比雁洛兮想的要热闹许多,一条主街上商铺林立,行人往来如织。
    冬季这里的百姓基本不出门,富裕人家可以屯够柴火和粮食的,一天一顿,全家挤在一个大火炕上猫冬。一般人家会把粮食交给祠堂,一天一顿,有拥挤的大火炕几家挤在一起猫冬。苦工乞丐和闲散流民等可以挤到各知县下属的救济属里猫冬,根据人口多少知府有朝廷配给的蓝岩圣石,可以保障庙里的人不被冻死。当然也有隐匿在山洞,行者树洞等处的狠人,如雁洛兮她们,不过大部分喂了野兽。
    立春一到,都得离开,因为圣石只能散热三个月,而蓝盛朝的春季封山封洞不准狩猎或砍伐树木。
    赶车的少年名叫安哥,很是热心,再多十文车费带她们在城里转转。
    先到药铺卖掉了手里的草药,雁洛兮得了五两银子递给沈音沐作为两人接下来的日常花销,这让她很是高兴。毕竟,直接拍金子付账的事很容易被盯上,太危险,哪怕是薄薄的金叶子。
    雁洛兮记得,在江南的一家地方博物馆,看过一些关于中国古代日常生活的记录。
    那时的日常生活里都是以铜钱为主,只有大宗支付和对外贸易才会使用到金和银。敢拍金叶子直接消费的日常,得到樊楼那种宋朝顶级高档场所才能见到,但也不普及,所以自己身上的金子绝不能随便显露出来。
    在城中心的市场卖了手里的猎物,又得了二两银子。
    紧挨着市场的是沿河小吃一条街,各种小店面摊位吆喝声不断,热闹非凡,雁洛兮顿时觉得肚子咕咕叫,看什么都觉得很好吃的样子。
    街口一群孩子嬉笑着围着大树唱唱跳跳,树下有面茶摊,豆腐脑摊,围着有油饼摊,馒头店等。
    安哥排队去买豆腐脑,雁洛兮买了油饼,看到馒头正要出锅热气蒸腾。
    “这位青君,您是要买馒头吗?马上出锅,很好吃的。”站在店面里的小哥笑容憨憨的,样子很腼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