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第 4 / 5 页)
,并无一丝不满。
他甚至给你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自八岁登基,肩负起汉室的名义,他又何尝有过一日自由。
内禅礼毕的第三天,大朝会开始了。
议功劳这事,自然不能从下往上议,那么,大汉丞相诸葛亮这十数年来殚精竭虑,将整个国家从先主病逝、刘封作乱的危机中拯救过来,而后汉中屯兵,北伐曹魏,今终得帝还故居,怎么赏就成了大臣们关心的重点。
而且诸葛亮自己也不能辞了封赏,因为下面还有一大串儿功劳没他高的人在眼巴巴的等封赏。
大领导要是先把政府准备发的封赏辞了,二领导辞不辞?下面的领导是不是也该一路辞一辞?那员工们还发不发奖金,过不过年了?
诸葛丞相的功劳该怎么封,诸葛亮自己是不能开口的。
于是,中都护李严不失时机的将被后世称为“答李严书”的那封丞相亲笔手书,呈了上去。
“丞相德范遐迩,勋盖季世,正如古人言,壹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丞相之好德贤贤,功盖寰宇,正适九锡。臣深恐未明丞相之意,故而呈丞相与臣之手书,伏惟陛下明察。”
朝会炸了。
大臣们议论纷纷,有反驳说九锡是操莽之流才会肖想之物,丞相忠心天日可表,不该给他上这个;也有人说丞相早已封侯,头衔一长串,现在不加九锡加个什么;还有人打圆场,说丞相还得继续伐魏伐吴,等天下太平了再来考虑九锡不迟;也有人冷笑着在那里讲刻薄话,说什么打个雍凉就加九锡如何还敢让丞相去伐魏。
你悄悄掰手指,计算着丞相的头衔。
汉丞相,录尚书事,开府,领司隶校尉、益州牧,假节,武乡侯,诸葛亮。
……才七个头衔,其实也不算一长串,你心想,比不过风暴降生丹妮莉丝啊。
刘禅突然发话了。
“那便加九锡又如何?”
一直气定神闲的丞相身形一晃。
整个大殿仿佛被下了个暂停键,所有人,包括李严,抬起头,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新继位的天子。
刘禅向下环视一圈,“丞相兴复汉室于倾颓之中,正该加九锡以彰功德!”
丞相急忙打断了他,“陛下!”
“但是,”青年天子看了你一眼,“若朕现下为丞相加九锡,丞相必辞不敢受。”
嗯,没错。
“先王曾与朕言,事丞相如父,朕亦不能令相父为难,所以朕以为……
他甚至给你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自八岁登基,肩负起汉室的名义,他又何尝有过一日自由。
内禅礼毕的第三天,大朝会开始了。
议功劳这事,自然不能从下往上议,那么,大汉丞相诸葛亮这十数年来殚精竭虑,将整个国家从先主病逝、刘封作乱的危机中拯救过来,而后汉中屯兵,北伐曹魏,今终得帝还故居,怎么赏就成了大臣们关心的重点。
而且诸葛亮自己也不能辞了封赏,因为下面还有一大串儿功劳没他高的人在眼巴巴的等封赏。
大领导要是先把政府准备发的封赏辞了,二领导辞不辞?下面的领导是不是也该一路辞一辞?那员工们还发不发奖金,过不过年了?
诸葛丞相的功劳该怎么封,诸葛亮自己是不能开口的。
于是,中都护李严不失时机的将被后世称为“答李严书”的那封丞相亲笔手书,呈了上去。
“丞相德范遐迩,勋盖季世,正如古人言,壹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丞相之好德贤贤,功盖寰宇,正适九锡。臣深恐未明丞相之意,故而呈丞相与臣之手书,伏惟陛下明察。”
朝会炸了。
大臣们议论纷纷,有反驳说九锡是操莽之流才会肖想之物,丞相忠心天日可表,不该给他上这个;也有人说丞相早已封侯,头衔一长串,现在不加九锡加个什么;还有人打圆场,说丞相还得继续伐魏伐吴,等天下太平了再来考虑九锡不迟;也有人冷笑着在那里讲刻薄话,说什么打个雍凉就加九锡如何还敢让丞相去伐魏。
你悄悄掰手指,计算着丞相的头衔。
汉丞相,录尚书事,开府,领司隶校尉、益州牧,假节,武乡侯,诸葛亮。
……才七个头衔,其实也不算一长串,你心想,比不过风暴降生丹妮莉丝啊。
刘禅突然发话了。
“那便加九锡又如何?”
一直气定神闲的丞相身形一晃。
整个大殿仿佛被下了个暂停键,所有人,包括李严,抬起头,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新继位的天子。
刘禅向下环视一圈,“丞相兴复汉室于倾颓之中,正该加九锡以彰功德!”
丞相急忙打断了他,“陛下!”
“但是,”青年天子看了你一眼,“若朕现下为丞相加九锡,丞相必辞不敢受。”
嗯,没错。
“先王曾与朕言,事丞相如父,朕亦不能令相父为难,所以朕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