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第 3 / 5 页)
地价不太行,具体如何不行,你也说不出。
    不过骊山脚下还是刷新了你的认知。
    西汉时修建的行宫已经残破,但附近的庄园真的不少。
    甚至其中还有一座坞堡,墙高约三丈,四面有哨塔碉楼,堡内方圆至少数百步,哨塔上甚至还有部曲巡逻,只是手中拎的长棍。
    但看这架势,你觉得坞堡内怎么都不可能没有兵器铠甲,大概只是诸葛丞相还于旧都,关中世家豪族不得不收敛一点,因而没那么明目张胆了而已。
    在这里溜达一圈,你还遇到了一位熟人——金祎之子,金敞,字原甫。
    他父亲虽然五六年前便已故去,但当年你们一同从许昌跑出来的情分还在,因而见到你后,这位袭了爵的闲散汉臣十分开心,邀你去他新买的庄上逛一逛。
    “当年诸位皆有保驾之功,独宗硕一人建功立业,能得青史留名,毕竟与我等庸碌辈不同。”
    “能还于旧都,皆因天子洪福。”你随口说道,“我与其他武将也没什么分别。”
    这位容貌里已见不到半点儿匈奴血统的金日磾后裔看了你一眼,点了点头。
    “宗硕来此所为何事?也想在骊山附近购置一处别院么?”
    “听说骊山风景秀丽,汤泉又能入疾消病,因而好奇,想来见一见。”
    “现下呢?”
    现下你觉得……你大概理解了世家和平民的区别。
    正如金敞自己所说,他真就是……非常平庸,非常标准的一个世家子路线,人生全部勇气和选择都点在了跟着老爹从许昌跑来成都,在做过这个选择,吃苦受罪爬过秦岭之后,他就开始一路躺平了。
    大概也因为这个缘故,尽管天子和耿纪这几个小圈子里的汉臣知道你的真实身份,却没有告诉这位二世祖。
    先主对这一批汉臣宽慰优容,赏赐不可谓不丰厚,诸葛亮在搞官营糖盐精炼事务时,也充分考虑到安抚汉臣的需求,给金家留了一个十分清闲优渥的职位。
    金敞虽已年近四十,容貌却保养得如同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尤其那一双手,比这一年拎惯长剑的你还要细嫩,此时带着你在他这庄园里闲走,一处处指给你看,他这园子买时如何古旧破落,他又命工匠如何改建一番,才有现下这番景致,室庐山木,水石禽鸟,无不独具匠心。
    现在朝廷搬来长安,除了每月的大朝会之外,其余时间他都可在气候温润,冬暖夏凉的骊山下度过。
    你跟着逛了一圈,待坐下来喝茶时,终于十分敬畏的问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