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第 2 / 5 页)
…”
    他瞥了你一眼,似乎吃惊于你反应这么大,“阿迟你——”
    “打压功勋可以,”你说,“赏钱呢?”
    ……丞相的手抖了,一滴墨汁抖在了纸上。
    你看了看那纸公文,又看了看他。
    丞相放下了笔,拿起了鹅毛扇。
    “打我头可以,”你说,“但是赏钱还是要发的。”
    拿着鹅毛扇指着你的手又开始抖,“待朝廷迁至长安,我必定上奏替你请赏,不要丝帛财物,清一色的黄金!这下可称心了?!”
    ……其实赏个庄子也行,你心里这么嘀咕,但看到丞相一脸气炸,你没敢说出来,就只点点头。
    果然没完。
    你以为他又要开始说教你,但这次还真不是,丞相换了思路了!
    “瞻儿万不能学了你!”
    学你有什么不好。
    “阿迟心里必定在想,学你有什么不好。”他索性推开公文,换了一个与你相对的坐姿,“财物于阿迟,不过如同稚童玩具,把玩时虽心喜,放手也极容易,此皆因你心境与旁人不同的缘故。
    “但这世上多少人出仕为官不思忠报,只求财帛名利,夫君子之行,若不能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全篇背诵来了,你顿感眩晕。
    总而言之,丞相这次的说教内容主要是:诸葛瞻小朋友跟你不一样,真的不一样,你有挂你可以咸鱼,他没有挂如果年纪轻轻就养成每天躺平吃喝摸鱼(或者摸熊猫)的纨绔心性,那就完蛋了。
    “但是,”你的思路被带着走了一段,又顽强绕了回来,“先生总不能指望每个人都如你这般不求俗物,你看,如今蜀中的年轻人皆愿考取公学,还不是因为有了一条出仕的路径,可以光耀门楣,养家糊口?”
    “旁人自可如此。”丞相淡定的说,“瞻儿不可。”
    ……懂了,这个就是理直气壮的双标。
    “阿迟以为我是不通俗务的呆子么?”他摇摇头,“如公琰伯约这般托志忠雅、清素节约之人,方能共赞王业;那班安身求名而谋小惠者,不过褒以荣利,何能托之心腹?”
    虽然没点名,但你总觉得他意有所指,你想了想,但在你看来,除了相府后宫团之外,大部分人都是这种“安身求名而谋小惠”的家伙,似乎也无法特别挑一个出来。
    不过,你想了一下,还是得抗议一句。
    “先生给庸臣发钱都那么痛快的话,为什么我的赏钱还要讨了才给!”
    他思考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