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桐城(第 2 / 5 页)
亮无敌,都只让人觉得厌恶无比,看一眼都觉得自己眼会瞎。
    正因为姬苏在剧烈疼痛的情况下都没有像一般孩子那样哼叽痛哭,而是表现得隐忍,并且有礼,小小招人怜惜的样子更让他显得无害与单纯,让从未真正接触过孩子的武将们被触动了心里隐藏的柔软的一处。
    虽然没想到这点,但不妨碍姬苏在脑子里沾沾自喜一把。
    申时末的时候一行人到了第一个城。
    因为有腰牌,于是享受了一把不用排队不用检查不用交费的特权。
    坐在高头大马上,姬苏有点小激动,刚才看到的城楼牌名的字和华夏的篆体一样,如果他没有认错,是桐城两个字。
    桐字篆体写法有好几个,但基本差别不大,姬苏赶紧感谢了一把自己没有变成文盲,急切的从大帽里往外打量喧哗热闹的古城。
    桐城显然很有规模,街面以青黑两色方石铺成,路面宽,除了两边鳞次栉比的建筑、行人走卒商贩,甚至还有牛车与青油布小车时不时吱呀交错而过。
    行人虽然多是男子,但也有不少穿着长衫襦裙披了毛斗篷的妇人与姑娘。
    帽子太大挡眼,于是姬苏左手抓紧了常孟人胸前的衣服,右手撩起帽边想伸长了脖子打量,忽然头顶一重,手就被常孟人按住了。
    “先找住处,落脚后在下给公子弄身方便的衣裳陪公子出去逛逛。”
    闻言姬苏大喜,高兴的道:“谢谢常侍卫。”
    这是姬苏第一次没有控制住流路出真实的感情,侍卫们都挑了挑眉毛,晁知义嗤了一声,嘀咕:“果然是个小孩子。”
    姬苏可不知道这些,按捺着等到常孟人买了衣服换上,出了客栈门后迅速两边观望。
    对这个时代的认知实在是太缺乏了,仅有的一点认知都是姬苏拼命通过身边的点点滴滴来进行判断分析,但又不能全以华夏历史文明来对比,仅仅从宫人与自己、武帝、季美人的穿着,颜色来看,服装的款式简直混合了华夏好几个朝代的产物,但布染颜色却显得单调,多以纯色深重颜色为主,铺以绣花。
    大桐城街道两侧的建筑都是木建,让姬苏吃惊的是路两侧地基抬高了一阶并且留出来一米半左右的空闲,行人们在上边走动,经过各种商铺门口。这样的规划和后世地球的街道是一样的,人车分离,唯一的区别是没有盲行。
    吃惊之余姬苏又开始关注行人与店铺。
    招牌都是木制,用墨书写了店名或挂或摆,有脂粉铺子,也有点心铺子,铁器铺,还有酒肆、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