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8(第 2 / 3 页)
头同样一堆事情,怎么可能时时刻刻陪着他?卫衍竟敢拿这种哄小孩子的话来哄他,以为他和卫衍一样傻吗?
    卫衍见皇帝因为目的无法达成一脸不甘心的表情,只能想方设法讨好,揉肩敲背不算,最后还抢过了秉笔之责,才算让皇帝的脸上有了些许笑意。
    第二日,景骊在朝会上下了两道圣旨。第一道圣旨是调常锡年入中书门下;第二道圣旨是因侵田为猎现象日益严重,为免他日国中无可耕之田,皇室当为天下万民之表率,特将除西山猎场外的七大皇家猎场还耕于民。
    常锡年固然属于破格提拔,虽然众人不知道这位民议司的小吏因为何事入了皇帝的眼要将他调到身边,不过皇帝这些年破格提拔的官员不在少数,在军中的时候更有一日三迁的先例,众人都已经司空见惯,除了吏部的官员照例嘀咕了几句外,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
    至于第二道圣旨,则非常成功地让朝会立即变成了如商贩云集的集会般热闹,若是卫衍在跟前,恐怕不得不相信皇帝昨夜所言,这处理政事有时候就像是在做买卖,你来我往,讨价还价,费尽心血让己方的利益最大化。
    景骊演起一心为民的仁君形象来得心应手毫无破绽,不过他的对手们也不遑多让,个个都是忠君爱国,一心为公的大忠臣,或慷慨激昂,或痛哭流涕,恳求皇帝在忧心万民的同时为皇家颜面着想,就算要还耕于民,也不能让皇家只剩一座猎场。
    这些话,乍听起来,个个都是忠臣诤言,至于心里有没有打些诸如皇家如果只剩一座猎场,他们家超过这个数,岂不是有犯上之嫌这样的小九九,旁人就不得而知了。
    经过数度讨价还价,外加群臣的苦苦哀求,景骊最后留下了西山、灵山、安远、祟平四大猎场,另外四大猎场则还耕于民,上苑猎场也没有例外。被誉为国中第一大猎场的上苑猎场当年取之于民,如今还之于民,或许,冥冥之中所有的一切早有定数。
    皇家猎场的归属告一段落后,就轮到景骊为难群臣了。常锡年的密旨非常详尽地列举了国中排得上号的私家猎场,景骊照本宣科一个个问过来。
    皇帝已经做了天下万民之表率,百官除非是活腻了,否则定然要从善如流,仿效皇帝心怀百姓为国为民,哪怕他们的心里在滴血,这嘴上的话也要说得漂漂亮亮的。
    鉴于此,景骊这出还耕于民的戏码唱得非常顺利,顺利到有效排解了因卫衍回府庆祝寿辰没在宫里陪伴他时的无聊寂寞。
    就这样,大概过了十余日,有一日,太后突然派人来请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