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盲盒,捡漏暴富 第163节(第 2 / 5 页)
以水面为界限分为上下两部分的设计, 更是做出仿佛微缩实景一样效果。
    前两者的评价都不错,唯独于敏的作品不太尽如人意。
    虽然也入选了, 展出的地方却是那种镶边位置。
    “因为出现了同类的作品, 兔国民间也有一个竹编高手私人投稿, 一路过了海选、初选和复选, 在所有展出的作品中都是中游的位置。”
    这种巧合对于敏来说是个不幸,艺术品最怕的就是同类作品对比。
    对此温荑和沈青洋有些为小伙伴难过,没想到于敏却很想得开。
    “同是弘扬传统手艺,他能做的比我好,说明我还不够强,输了就是输了,没什么好遗憾的。”
    于敏其实一听威廉描述他就大概知道是谁了。
    他早就知道国内有一个比他年轻的人在竹编上的创造力很强,他见过那人的作品,对竹编的演绎完全是与传统相悖的。
    最擅长用竹编做的人体雕塑,是国内艺术圈跨界的奇才。
    于敏输给他也不冤。
    威廉倒是对那位偏西式化的竹编作品有些不感冒,如果是他来选他更爱于敏的作品。
    不过艺术就是这么回事,审美是比较私人化的东西。
    直到第二日正式展出,温荑他们才看到那壮观的一幕。
    而且不止是他们三个年轻人,就连长辈都看的目不转睛。
    整个场馆就是一座三层的独栋,里面展出了来自世界各地数千件作品,每一件在温荑看来都是不弱于《无题》的精彩,带入评选身份,这才承认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的东西。
    光见识这一点就差得太多了。
    所以这次他们来了就没走,一直在l市待到双年展结束。
    期间每天温荑三人都会离开酒店来到展馆,从开馆到闭馆,完全把着当成了珍贵的学习机会。
    期间威廉作为内部人还一直不间断的为他们转述三人作品的意向情况。
    第一天,温荑的作品就有3人缴纳了意向金,沈青洋1人,于敏无。
    第二天,温荑5人,沈青洋2人,于敏无。
    ……
    直到最后一天。
    温荑的作品已经有130人缴纳意向金,沈青洋25人,于敏5人。
    幸运的是于敏的作品虽然展出的位置不太好,但还是有不少慧眼识珠的人,成为300余件进入拍卖的作品之一。
    温荑的作品虽然意向人最多,她却没有骄傲。
    因为她发现有很多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