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第 4 / 5 页)
禁要把这些拿来偷偷跟元宝讲小话。
    “将军有将军的打算。”元宝回。
    “哦、哦。”韶声尴尬地闭嘴。
    她又忍不住了。
    她又失言了。
    不过,这只是南行前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向南的路上,韶声与元宝的相处还是很融洽的。
    韶声不负责路上的运粮押粮诸事,因此与元宝一道,快马加鞭,提前南下。
    元宝之责,是要赶回尉陵,纠集平江府守军,以应吴移从北方带去的人马。
    而韶声要随着元宝,在平江诸地,按照计划,提前准备好百姓运来的粮草,供大军沿途补给。
    此事对韶声是件极大的考验。
    “若是大军到了,我们粮草没准备好,这可怎么办?”她担忧地问元宝。
    “不会的。”元宝宽慰她,“将军都计划好了。一来我们提前到,有大把筹粮的时间;二来若百姓筹措不及,大军可就地休整。粮草总数将军早算好了,最坏的结果也不过耽误些时间。夫人不必负担过重。”
    “这些事情夫人不会做也没关系,各地馆驿粮仓,都有充足的人马,可供夫人支使。夫人可以先听他们的意见,再做决断。”
    韶声虽受了他的安慰,心中仍然战战兢兢。
    自从双脚踏上平江府的土地,她就睡不好觉了。
    从白日里就开始思索如何赶时间,一直想到深夜。
    直到了她熟悉的澄阳城。
    韶声一路上想了许多问题,修修改改,涂涂抹抹,全列在了一沓纸上。
    当澄阳的县官出来相迎时,她便照着这一沓纸,一件一件地念。
    也不管它们究竟有没有用,一股脑全抛了出来。
    反正问多了又不会怎样,总比问少了强。
    其中既包括了担夫相关的问题:担夫人数几何?都居住何地?一趟大概运量又几何?
    也包括了粮仓驿站相关的问题:粮仓在何地?运粮的牛车几何?驿站人数几何?马匹几何?脚程如何?
    直问得县官老爷满头汗,身后的几位师爷更是忙忙碌碌,出出进进,为县君大人确认数目。
    能确认的东西,韶声记在纸上;不能确认的东西,她便在上头作个记号,等下次的回报。
    她刚与齐朔成亲时,有乱七八糟的夫人来送礼,她就是这般记账的。
    再加上,韶声从小教养在深闺,从没经历过这样的场合,故而不太清楚与人相处的弯弯道道,只凭着一心清查的直觉,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