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第 2 / 4 页)
情……柳家这样的文人这样的是少数,那其他人呢?再打起来,不就又……我真的不是针对你。”
    韶声说话时,已经尽量小心避开“攻打尉陵”这一话题,但仍然免不了撞上。这使她有些自暴自弃了。
    齐朔要生气就生气,要罚就罚,她也没办法。
    “等他们失了利,受了伤,便自然会担心,也自然有人来引导了。”齐朔并不在意韶声的冒犯。
    “那……你是来引导他们的?”韶声有了一丝希冀。
    “是我让尉陵陷于战火,我像吗?”齐朔反问。
    “但是……你让北方失地的农民,加入义军,他们都活下去了……”韶声的声音越来越小,“可能现在街上的人富裕,怎么都活得好,不需要担心。但有人活不下去了啊……怎么能这么无情。”
    “居何所,虑何事。人皆如此,何必纠结。”齐朔答。
    韶声似懂非懂地点头。
    “但我还是不想买东西了,我想走了。”她说。
    “可以。我们回去来时的皮行门口,让他们提前送我们出尉陵。”齐朔答应她。
    回程时,商队依照先前说过的,拨了辆马车供齐朔与韶声共乘。
    天色尚早,韶声打开车窗,好奇地向外间张望。
    从尉陵到澄阳,一路上到处都是烧焦的荒田。
    当然,愈近澄阳,荒田愈少。
    韶声虽然好奇农田荒置的缘故,到底是因打仗烧毁,还是同观云所说一般,农民交不起佃租,活活饿死,以至田地荒毁。
    但也不敢拿这些田去问齐朔。
    这不是找骂吗?要真是打仗导致,他答是不答?
    于是,她只能将问题存在心中。
    农田广阔,其间有各式的小院坐落其中。
    虽院落的样式不尽相同,但无一例外地,每间院前或路旁,都搭着施粥的竹棚。气派点的棚子里,有一二家丁看守;至于简单些的棚子,也用纸糊着牌子,示意棚里有粥水自取。
    这使韶声的心里好受许多。
    看来这世上,还是有良知的好人。他们不会只顾着自己在城中享乐,他们会怜悯悲惨的苦命人,给他们提供救命的食物。
    齐朔注意到韶声如释重负的表情,闲闲开口道:“你也想施粥?在中都时没施过?只是现在还不到时候。到了合适的时候,你尽可施个够。”
    韶声不喜欢他说话的方式。
    她觉得他虽然不至于阴阳怪气,但语气轻佻,缺少尊重。
    施粥这样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