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于慎行入京(第 3 / 5 页)
上,没日没夜的在内阁里熬着,但是人手不够就是人手不够,加上如今临近科考,各种政务堆积到一起,内阁当中又少了老首辅坐镇,许多事情办理起来都麻烦的多,更是让这些阁臣忙的团团乱转,巴不得于慎行早日到京,也好分担一部分压力。
不过叶向高的这番话却是叫王安的脸色沉了沉,显然心情有些不悦,不过到最后,王安的嘴唇也蠕动了片刻,并未开口说话,只是望着因为叶向高一番话而沉默下去的于慎行的目光,却陡然变得锐利起来。
事实上,叶向高说的这些,王安当然知道,但是正因为知道,他才急着要将于慎行拉进宫里去。
不为别的,他着急啊!
虽然天子每日都平静无比,像个没事儿人一样,但是长久身在天子身边,王安自然也清楚如今的局势恶劣到了什么地步。
这或许是今上登基以来,所遇到了最艰难的一次挑战,文臣集团彻彻底底的展露出了它的锋芒,也头一次让王安感觉到了,历代先帝为何在文臣的面前如此忍让。
如今虽然看似是君臣僵持的局面,但是事实上,时间拖得越久,对天子越不利,因为这种局面拖得越久,朝廷的运转受到的影响就会越大,民间朝中的积怨就会越深,想要解决也会变得越难。
当然,追随了天子这么多年,王安也相信,天子并非是毫无准备。
而这个准备,明显就在于慎行的身上!
作为前首辅王锡爵临去前荐举的人选,作为名满朝野,享誉士林的名臣,作为被天子登基以来起复的最高官位的大臣。
于慎行的态度,至关重要!
前旨的时候,天子拔擢了四位大臣,用来顶替那些用辞官来要挟他的人,但是其中有三个人都杜门不出,称病不起,这已经让天子的脸上很难看了。
而他们却不是最关键的,毕竟那三个当中,两个科道官,一个侍郎,没有一个够得上尚书级别,说白了,不愿意干天子再换两个就是了。
但是于慎行却不同,他这次一被起复就是礼部尚书,赶来京师的途中更是直接被诏命入阁,算得上是荣宠至极,到了尚书这样的级别,不是随随便便拎出来一个就能当的。
要是他也像那几个人一样,称病不起,杜门不出,那天子的脸面就丢尽了!
从此之后,天子的权威也将一落千丈,所以王安才会急着将生米煮成熟饭,只要于慎行进了宫复了旨,不管他愿不愿意,他就都算是接下了内阁辅臣的重担,天子也可以趁此机会对朝臣发起反攻!
所
不过叶向高的这番话却是叫王安的脸色沉了沉,显然心情有些不悦,不过到最后,王安的嘴唇也蠕动了片刻,并未开口说话,只是望着因为叶向高一番话而沉默下去的于慎行的目光,却陡然变得锐利起来。
事实上,叶向高说的这些,王安当然知道,但是正因为知道,他才急着要将于慎行拉进宫里去。
不为别的,他着急啊!
虽然天子每日都平静无比,像个没事儿人一样,但是长久身在天子身边,王安自然也清楚如今的局势恶劣到了什么地步。
这或许是今上登基以来,所遇到了最艰难的一次挑战,文臣集团彻彻底底的展露出了它的锋芒,也头一次让王安感觉到了,历代先帝为何在文臣的面前如此忍让。
如今虽然看似是君臣僵持的局面,但是事实上,时间拖得越久,对天子越不利,因为这种局面拖得越久,朝廷的运转受到的影响就会越大,民间朝中的积怨就会越深,想要解决也会变得越难。
当然,追随了天子这么多年,王安也相信,天子并非是毫无准备。
而这个准备,明显就在于慎行的身上!
作为前首辅王锡爵临去前荐举的人选,作为名满朝野,享誉士林的名臣,作为被天子登基以来起复的最高官位的大臣。
于慎行的态度,至关重要!
前旨的时候,天子拔擢了四位大臣,用来顶替那些用辞官来要挟他的人,但是其中有三个人都杜门不出,称病不起,这已经让天子的脸上很难看了。
而他们却不是最关键的,毕竟那三个当中,两个科道官,一个侍郎,没有一个够得上尚书级别,说白了,不愿意干天子再换两个就是了。
但是于慎行却不同,他这次一被起复就是礼部尚书,赶来京师的途中更是直接被诏命入阁,算得上是荣宠至极,到了尚书这样的级别,不是随随便便拎出来一个就能当的。
要是他也像那几个人一样,称病不起,杜门不出,那天子的脸面就丢尽了!
从此之后,天子的权威也将一落千丈,所以王安才会急着将生米煮成熟饭,只要于慎行进了宫复了旨,不管他愿不愿意,他就都算是接下了内阁辅臣的重担,天子也可以趁此机会对朝臣发起反攻!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