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明春第342章大都督您就是我奴儿哈赤的亲爹啊(第 4 / 6 页)
仗的难处,绝不是乖官轻描淡写那么简单的,可是,乖官说的太诱惑了,他的确心动了。在书房中来回踱步,良久,他就长叹一口气,“贤侄啊!老夫我知道你在扶桑也带过大军了,想必你也知道,大军出阵,尤其是这样儿的长途奔袭,一路上的兵卒的士气,粮草的供应,还有,这缴获来的财货,林林总总,有十万大军不假,但是,人吃马嚼……”
    老李的话,乖官懂了,用后世的话,叫做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这大明朝可不是什么魔幻世界,动不动拉出去十万重骑兵,还不需要辎重兵和粮草,这十万重骑兵还可以随时随地冲锋,体力值保持全满。
    乖官闻言一笑,缓缓说:“伯父,咱们可以当地就粮嘛!”所谓就粮,就是移兵到粮食多的地方取得给养,而当地就粮,其实这个词和大索的性质差不多,而大索是什么呢?有组织的烧杀掠的委婉语。
    这个词若是被朝廷一些清流文臣听了,肯定要唾骂乖官,没有天朝的风仪,可李成梁是将门出身,打仗么,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事儿,还讲规矩的话,那还不如双方派出一个武林高手切磋切磋,输了的认输,这样多好,最好这武林高手还是女性,那样的话,打起来也就是扯头发、撕衣裳,顶多剜扣几下si密部位,还能够博男性一笑,这样岂不是更加有风仪,故此李成梁不在乎,再说了,死的也是鞑靼。
    皱了皱眉,李成梁道:“鞑靼人的地界上头,哪儿养得起十万大军,若真养得起,他们何必还要拼死拼活寇我边墙。”这就是实话了,什么风吹草低见牛羊,唱个歌儿给你听罢了,草原上头需要的茶砖、盐巴、铁器这些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几乎都要从大明购买,像是瓦剌数次围北京城,几乎都是为了逼迫大明“通贡互市”,这听起来似乎有一些可怜,但是,鞑子绝对不值得同情。
    这就像是后世鸦片战争,导致鸦片战争最根本的原因是巨大的贸易逆差,欧洲诸国要从满清进口大量的茶叶丝绸瓷器,可欧洲诸国没东西卖给满清,银子全被赚光了,只能拿鸦片往满清卖,即便如此,都无法去填补那巨大的贸易逆差,满清再一禁烟,欧洲诸国不发动战争经济都要崩溃,难道八国联军值得同情么!
    所以说,同情心不能滥觞,只能用于本国,用在敌人身上,未免可笑,若是同情鞑子的话,大明边疆那些死难百姓的灵魂都会哭泣的。
    听李成梁这么一说,乖官就摸着没毛的下巴寻思起来,李成梁看他这个动作老气横秋,有些好笑,正要说话,乖官却一下跳了起来,为何?心里头想到了一个鬼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