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丝路(第 4 / 5 页)
供特殊服务,于是聊天侃大山,就成了漫漫长夜里旅客们打发时间的唯一方式。
    大家躺在传舍的卧榻上,聊聊各自家乡风光,说说西域、长安的新闻,不同郡国的口音在此交汇,虽然大多是无用的废话,但日子久了,任弘也收集到不少信息。
    任弘说道:“我听过往的官吏说,傅介子是北地良家子,孝武皇帝时以从军为官,随贰师将军李广利远征大宛,但功名不显,如今二十年过去了,也不过是个六百石的骏马监……”
    骏马监隶属于九卿之一太仆之下,秩禄与县令同。
    “别看秩禄不高,但傅介子主管天子之骑马,常行走于宫苑,颇受大将军霍光赏识。此次出使西域,途经楼兰、龟兹,他倒是做了不少事啊。”
    “去时怒斥楼兰王,回来时,又在龟兹斩杀匈奴使,但都不是重点,他的主要目的,是前往大宛国!”
    大宛,已在葱岭以西,后世的吉尔吉斯、乌兹别克一带。
    说到这,任弘问夏丁卯道:“夏翁可知,大宛国什么最有名。”
    这个夏丁卯倒是清楚:“自然是汗血马!”
    任弘拊掌:“没错,就是天马!”
    这时候,他们已绕到了悬泉置的西南边。
    坐拥15乘车,40多匹牛马的悬泉置厩,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牲畜粪便,味道感人,熏到来往使节官吏可不妥。
    所以马厩设在坞院南墙之外,一来是靠近放牧的绿洲,二来是让呼啸的风,将气味带走些。
    此时,一个风尘仆仆的驿卒刚从西边抵达悬泉置,厩吏将他迎入置所,其他人则负责为马喂水食豆,若是那驿卒赶得急,还要为其更换一匹新马。
    任弘踮起脚就能看见,厩中的马匹,肩高一般是七尺,放在中原,这已经是出类拔萃的“河西马”了。
    但大宛天马的高度,可是能在八尺以上的!
    《相马经》上说:六尺以上为马,七尺以上为騋(lái),至于八尺以上?
    “为龙!”
    半个世纪前,为了这中原少见的马种,汉朝甚至两度征讨大宛!
    尽管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被这场远征弄得疲倦不堪。
    尽管汉朝最终仅得惨胜,活着回到敦煌的人,只剩十分二三。
    但这场战争,收获的可不止是几千匹大宛马,更让整个西域见识到了汉朝的强大,绿洲城邦无不威服。
    汉武帝也十分高兴,在天马入朝时,亲自提笔作了一首《西极天马歌》,为了这大大的祥瑞,特地改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