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节(第 1 / 5 页)
    曹冲乖巧地排在桓阶身后,饶有兴致地听着大臣们挨个奏事。
    一开始都是枯燥乏味的政务,曹冲听得打哈欠,抬头觑向曹操,便见曹操也皱着眉头,似有不耐烦。他正要感慨一下皇帝不好当,曹操那边仿佛察觉了他的视线,目光赚到了他身上。
    父子俩的视线猝不及防地撞到一起。
    曹冲:“…………”
    总有种上课跑神被老师逮个正着的心虚感觉。
    老曹那位置、那高度,不比老师的讲台适合找学生茬多了?
    曹冲当即正襟危坐,收回乱打量的目光,耐下性子听众人讨论政务。
    到后面倒是有点真正需要讨论的事,说是今冬苦寒,朝廷要不要拨粮赈灾,具体怎么拨、怎么下发,样样都是问题,需要朝臣们来回扯皮。
    曹操听得有点不耐烦了,见曹冲看起来也快要打哈欠,便点名说道:“仓舒,你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曹冲冷不丁被曹操一喊,瞌睡虫全跑了。他举目四望,只见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很庆幸自己没趁机肝游戏去。
    曹冲想了想刚才的议题,娓娓说出自己的想法:“开仓救济是肯定要的,但不能因为仓廪之中粮食丰足就直接放粮,这样只会助长百姓的惰性。”
    曹冲想到文官的尿性,不引经据典是说服不了他们的,当即给他们讲起了晏婴组织荒年百姓修路寝之台的故事。
    所谓的路寝,就是君王处理政务的地方。
    当年齐景公想在路寝旁边修筑个高台,晏婴本来是反对的,后来闹了饥荒,朝廷不愿开仓救济,晏婴就征集百姓修路寝之台,台要修得老高,路要修得老长,工期足足拖了三年,既把路寝之台修得高大漂亮,又帮助无数百姓度过了荒年!
    晏婴当时的做法虽是被逼无奈,却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思路。
    反正都是要给粮的,何不行这以工代赈之法,把手头因为缺人手而没能进行的基建计划分配下去!
    曹冲虽是毫无准备,对自己管着的事却是了然于心,张嘴就跟他们说哪里的路需要修、哪里的河需要挖、哪里的行宫需要建。
    朝廷钱多吗?
    多乎哉,不多也!
    人手,那也是大大地缺!
    不信把人拨给他,来多少他用多少,永远都嫌不够!
    众人听得脸都木了。
    这小子人不大,心是真的不小,二话不说就把人往自己手头搂。
    那可不是编户在册的工匠,真当灾民是那么好调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