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十七章 又与谁问梅花消息(第 23 / 29 页)
知和想法,某人之好坏、善恶,就可以是一片树叶,一朵花,人之体会冷暖,香臭,酸甜苦辣,感受他人之美丑……每一个已经成熟且固定的人生经验,就是一颗不落地的果实,长长久久挂在树上,长久怀念的某个人,也可以是,但是每当遗忘某人,或是改变了某个道理,它们就会悄然坠地,就此不见。而心中那些可以称之为根本的道理,就是枝干,可枝干却也可以是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就是一根根树枝,总之李宝瓶都还在分门别类,暂无定论,如同默默编撰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丛书。
所以谈瀛洲私底下就跟郑又乾感慨一句,这个宝瓶姐姐,每天脑子里边都在想啥呢。
郑又乾不搭话便是了。
只有裴钱,每次宝瓶姐姐眉眼飞扬聊这些,都会用心倾听。
毕竟小时候第一次甘拜下风,就是裴钱在大隋山崖书院,亲眼看到李宝瓶学舍内的一座“书山”。
在那之前,裴钱就已经觉得自己抄书一事,已经炉火纯青了,结果等到她进门这一瞧,小黑炭就立即没了争胜之心。
谈瀛洲和郑又乾离开屋子后,裴钱留在屋内,犹豫又犹豫。
李宝瓶笑道:“想问什么?”
裴钱赧颜道:“宝瓶姐姐,离着三教辩论还有半年,你需不需要开小灶啊?”
这次三教辩论,与先前任何一次辩论都不同的地方,就是此次儒释道三教,各自都派出了九人。
其实是没有人数要求的。
儒家这边,就有中土横渠书院山长元雱。宝瓶洲山崖书院的李宝瓶等人。
参加三教辩论!
真是裴钱想到无法想的事情啊。
裴钱自认自己打架可以,骂人也可以,至于这种辩论就算了。
李宝瓶笑道:“没必要开小灶,也没法子开小灶。”
见裴钱不理解,李宝瓶耐心解释道:“又不是什么照本宣科的事情,比较讲究临场发挥,否则去了那边,背书一般,在场辩论和旁听的,都是聪明人,一下子就会露出马脚,到时候丢脸就丢大了。”
裴钱十分好奇一事,便小声问道:“宝瓶姐姐,你就不会紧张吗?”
李宝瓶愣了愣,“啊?”
紧张啥?
小师叔和师祖,都没要求自己一定要吵赢啊。
再说了,自己不还有个很会读书的大哥吗?
见裴钱一脸错愕,李宝瓶手腕拧转,多出一只酒壶,哈哈笑道:“紧张,怎么可能不紧张,必须喝口酒压压惊。”
所以谈瀛洲私底下就跟郑又乾感慨一句,这个宝瓶姐姐,每天脑子里边都在想啥呢。
郑又乾不搭话便是了。
只有裴钱,每次宝瓶姐姐眉眼飞扬聊这些,都会用心倾听。
毕竟小时候第一次甘拜下风,就是裴钱在大隋山崖书院,亲眼看到李宝瓶学舍内的一座“书山”。
在那之前,裴钱就已经觉得自己抄书一事,已经炉火纯青了,结果等到她进门这一瞧,小黑炭就立即没了争胜之心。
谈瀛洲和郑又乾离开屋子后,裴钱留在屋内,犹豫又犹豫。
李宝瓶笑道:“想问什么?”
裴钱赧颜道:“宝瓶姐姐,离着三教辩论还有半年,你需不需要开小灶啊?”
这次三教辩论,与先前任何一次辩论都不同的地方,就是此次儒释道三教,各自都派出了九人。
其实是没有人数要求的。
儒家这边,就有中土横渠书院山长元雱。宝瓶洲山崖书院的李宝瓶等人。
参加三教辩论!
真是裴钱想到无法想的事情啊。
裴钱自认自己打架可以,骂人也可以,至于这种辩论就算了。
李宝瓶笑道:“没必要开小灶,也没法子开小灶。”
见裴钱不理解,李宝瓶耐心解释道:“又不是什么照本宣科的事情,比较讲究临场发挥,否则去了那边,背书一般,在场辩论和旁听的,都是聪明人,一下子就会露出马脚,到时候丢脸就丢大了。”
裴钱十分好奇一事,便小声问道:“宝瓶姐姐,你就不会紧张吗?”
李宝瓶愣了愣,“啊?”
紧张啥?
小师叔和师祖,都没要求自己一定要吵赢啊。
再说了,自己不还有个很会读书的大哥吗?
见裴钱一脸错愕,李宝瓶手腕拧转,多出一只酒壶,哈哈笑道:“紧张,怎么可能不紧张,必须喝口酒压压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