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归乡之返,开天之去(第 17 / 21 页)
马苦玄嚼着草根,双手抱住后脑勺。
    余时务坐在一旁,感叹道:“陈平安好像看出我的根脚了,不愧是一位登顶武道的止境武夫。”
    马苦玄笑道:“又不是十一境。”
    余时务劝道:“马苦玄,听我的,这一架,真别打。”
    马苦玄后仰倒去,翘起二郎腿,扯了扯嘴角,“你真以为我不找他,那家伙就不来找我?”
    余时务疑惑道:“你一直不喜欢讲那家乡事,我以前也不好奇这些,难道你跟那个陈平安,有解不开的恩怨死结?”
    马苦玄吐出那根嚼烂的野草,开始闭目养神,没有给出答案。有些老黄历,翻是翻不过去的,得有人去撕掉。
    缓缓走在祠庙内,宋集薪笑问道:“那三本书,什么时候还给我?”
    先前两人都各自请了三炷香,祠庙内人头攒动,处处都显得有些拥挤。
    陈平安说道:“我又没拿。”
    宋集薪气笑道:“陈平安,做人能不能敞亮点?”
    当年齐先生留给宋集薪六本书,其中三本儒家书籍,《小学》,《礼乐》,《观止》。三本杂书,术算《精微》,棋谱《桃李》,文集《山海策》。宋集薪当初与婢女稚圭一起离开骊珠洞天,跟随宋长镜去往大骊京城,在泥瓶巷宅子里边留下了前三本,只带走三本杂书。
    陈平安说道:“我确实没拿,如果书本长脚了,你自己找去。提醒一句,问问身边人,别灯下黑。”
    宋集薪将信将疑。
    陈平安说道:“那三本书,如今在大骊市价多少,我不清楚。当年市价多少,是你不清楚,所以有没有,其实一直没两样。那本《小学》,当年连同大骊大隋和黄庭国在内,我找到了总计八个版本,最贵的六十五文,是在红烛镇,最便宜的三十六文,是在大隋京城。我没必要拿你的书,书上写了什么,我在二十多年前,就倒背如流了。如果大骊陪都的《小学》,此书价格还是比别的地方更贵,那么我奉劝你一句,你这个当藩王的,以后走夜路小心些。”
    宋集薪叹了口气,随即笑道:“你的话好像比以前多了些。”
    这个曾经的泥瓶巷同龄人,就是个挨打不喊、吃苦不喊、喜欢成天当哑巴的闷葫芦。
    陈平安跨过济渎祠庙的大门后,就不再双手笼袖,神色淡漠,“也看地方。”
    宋集薪突然故意说道:“要不要我帮忙清场?好歹是个藩王,这点能耐还是有的。那位庙祝,其实已经认出我了,我与他打声招呼去?”
    果不其然,